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漢語拼音)教案(二)
五、請小朋友與小動物說再見。(自由打招呼)
作業設計: 請小朋友把自己的新朋友在紙上畫一畫,并把它介紹給四周的小伙伴。
板書設計:
犬、羊、鹿、蟲、貝、魚、龜、鳥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絲、麻、毛、皮、竹、禾、米、谷”這些生字,并且做相關的練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
1、老師讀字音(犬、羊、鹿、蟲、貝、魚、龜、鳥),學生找卡片。
2、小朋友,這些小動物面對著我們,你還能正確地喊出它的名字嗎?(老師指動物的圖片,學生讀字音)
犬、羊、鹿、蟲、貝、魚、龜、鳥
3、做游戲:我想與小朋友一起做個找朋友的游戲。
二、識字指導
1.老師出示一根長長的絲線,請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解釋:因為絲很細,單獨一根不好操作,所以人們總是把好多根擰在一起用。我邊講解,邊做示范,并在黑板上畫簡筆畫,出示絲的古文字,指導學生初步了解“絲”字的演變過程。)
老師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指導學生用“絲”字組詞。
2、指導理解“麻”。教師出示預備的麻繩,給學生們看一看,摸一摸。啟發用“麻”組詞。
(1)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生字。表揚讀音準確的孩子,并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熟悉這些字的。
(2)表揚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學生,告訴他們這是識字的好方法。鼓勵其他學生也拼一拼,嘗試讀準字音。(滲透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使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
(3)指名讀,“開火車”讀。
3、理解“毛、皮”。請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頭發、皮膚,說說有什么感覺?啟發用“皮”組詞。
(1)出示“毛”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2)指導觀察掛圖,啟發回想曾經見過的“毛”,說一說毛有什么特點?
(3)啟發用“毛”練習組詞。(教師注重利用直觀的實物,引導學生理解字義。)
指名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4、理解“禾”、“米”。指導看掛圖,幫助學生了解“禾”是指農作物。有一種禾苗長成熟后,收割、曬干、脫殼,就是米。隨機出示“米”,引導學生用“米” 字組詞。(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變過程。引導思考:你覺得“禾”的字形與圖上禾苗的樣子像嗎?哪兒像?我畫一棵成熟的禾苗的簡筆畫,并板書“禾” 的古文字。從實際出發,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拉近學生與新知識的距離,幫助學生初步了解“禾”字的演變過程,感知象形文字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愛好。)
5、理解“谷”。引導學生觀察圖,告訴學生“谷”也是一種農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莖可以喂牲口。
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6.教學“竹”。
(1)出示“竹”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