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2
群峰一片
沉寂,
樹梢微風
斂跡。
林中棲鳥
緘默,
稍待你也
安息。
<在這只有八行的短詩中,詩人抒發了一個流浪者在夜色朦朧時面對靜寂的大千世界的感受,表現了永恒運動著的大自然中的瞬間靜止。>)后由舒伯特譜曲。夜歌擅長于抒情,富有歌曲性,常帶有憂郁的色彩。
4、再唱一唱,在深入了解了夜歌的常識后,要更好地表現歌曲。
三、整理下課:
教學內容
1、唱《蘇格蘭的藍鈴花》2、聽《梁山伯與祝英臺》、《樓臺會》3、越劇的常識
課時
8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賞、對比和演唱蘇格蘭民歌《蘇格蘭的藍鈴花》,聽賞管弦樂作品《在鐘表店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越劇選段《樓臺會》,找出經音樂作品在音調上與民歌的異同,了解中國歌劇音樂、鋼琴獨奏作品等與民歌、戲曲等之間密切的聯系。
2、能在聆聽、演唱作品以及識讀樂譜的過程中,發現曲調中的民間音樂素材,并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辨別,找出旋律異同之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唱好《蘇格蘭的藍鈴花》。
2、難點: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學準備
1、鋼琴2、磁帶、錄音機3、電腦。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夜歌》:
1、復習唱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憂郁與傷感的情緒。
2、復習唱譜:
二、欣賞《梁山伯與祝英臺》、《樓臺會》:
1、導入:
“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
2、欣賞樂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問:“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這首樂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歡這首作品?為什么呢?”
3、作品創作背景簡析: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愛情》)。
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歷史上是否真有這兩個人物呢?這一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在挖掘墓地時,發現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后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于胡橋鎮。由于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在民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關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4、樂曲的結構采用了歐洲古典傳統的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