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2
奧地利:音樂神童——莫扎特,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
意大利:公元14-15世紀,意大利文藝空前繁榮8,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筑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德國:音樂是德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德國造就了各個不同時期的音樂大師,如貝多芬、巴赫、門德爾松、瓦格納等。柏林愛樂樂團更是享譽世界。教堂、宮殿和古堡德國重要的文化遺產。
……
二、欣賞《瑞士山河》、《孤獨的牧羊人》:
1、欣賞《瑞士山河》:聽一聽什么感覺?
2、介紹約德爾唱法:這是源于瑞士阿爾卑斯山區歌曲的特殊唱法。這種唱法的特點是,在演唱開始時的中低音區用真聲唱,然后突然用假聲進入高音區,而且用這種方法迅速地交替演唱,一會兒真聲,一會兒假聲,形成奇特的效果。
3 、再聽一遍:你聽到了歌聲中的“咿、噢、來”等各種襯腔嗎?這種源于山里牧羊人呼喊的聲音有什么特征?
4、欣賞《孤獨的牧羊人》:這是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作品,聽一聽,歌曲的演唱與《瑞士山歌》有哪些相似之處?
5、復聽:請在“來咿噢都”處輕輕地和著拍子拍手。
6、模仿一下大跳的唱法。
三、學唱《幽靜的山谷》:
1、自由讀歌詞:
2、按節奏讀詞,由老師帶領著,體會弱起小節,正確的換氣、分句。
3、分句學唱歌曲:注意一音兩字、附點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可以適當示范。
4、完整地唱歌曲:提醒學生正確換氣、分句。分析歌曲:第一樂句以級進為主,第二樂句兩次四度大跳使旋律突然明朗。第三樂句6小節,前半句運用附點節奏,嗇了音樂的動感,后半句再現了第一、二樂句的音樂元素,在回味中結束歌曲。
四、整理下課:
教學內容
1、唱《我和小提琴》2、聽《愛爾蘭風笛》
課時
10
教學目標
1、1、通過學習演唱《愛爾蘭風笛》,唱準弱起拍,掌握八三拍的韻律感,感受歐洲民歌的風格,領略其獨特的魅力。
2、通過欣賞《愛爾蘭風笛》等作品,感受西洋管弦樂隊中弦樂、木管樂和鋼管樂、打擊樂家族中主要樂器的音色及表現特點,并能用聽辨主要的音色,讓學生從音樂中領略歐洲各地的人文風情,建立多元的文化觀。
教學重難點
1、1、重點:感受與表現弱起樂句的韻律,掌握八三拍的強弱規律,感受歌曲的感情。
2、難點:唱好弱起樂句,掌握八三拍的強弱規律并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鋼琴2、磁帶、錄音機3、電腦。
教 學 過 程
一、復習歌曲《幽靜的山谷》:
1、復習唱歌:注意歌曲中的弱起小節和強弱規律。
2、p21填空:歌曲中平穩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歌曲中起伏較大的旋律使你感受到 。
二、欣賞《愛爾蘭風笛》
1、導入大家知道愛爾蘭嗎?在歐洲大西洋邊緣,英國大不列顛島的西邊,有一個美麗島國愛爾蘭(北愛爾蘭屬于英國)。愛爾蘭音樂以吟唱、豎琴、風笛最有特色。1、吟唱:優雅而且充滿靈氣,特別是凱爾特女聲那純凈的天籟之音,給人極美的藝術享受。2、豎琴:誕生在愛爾蘭,是一種形狀像弓撥弦樂器,愛爾蘭國徽的圖案就是豎琴,街上許多建筑物門首上都有豎琴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