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冊全冊教案2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樸而美麗的“愛情主題。”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回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采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臺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臺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臺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久病故,祝英臺得知后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并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臺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下面我給同學們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欣賞《樓臺會》:
1、導入:《樓臺會》是整個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最高潮的一場戲。梁山伯滿懷欣喜,千里迢迢迫不及待地來到祝家,沒想到一顆火熱的心被澆了一盆冷水,霎時從天堂掉進了地獄,那種悲、那種痛,無以言表。
2、聽賞越劇《樓臺會》:感受和體會旋律的起伏變化在表達情緒上的作用,體會戲曲與歌曲演唱的不同。
3、簡介中國傳統戲曲劇種——越劇,主要滸于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地,越劇擅長于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劇初由男演員演出,后改為由女演員演出。
四、學唱《蘇格蘭的藍鈴花》:
1、自讀詞:了解歌詞的內容和含義。
2、范唱:注意歌曲的情緒和速度及演唱形式。
3、分句學唱歌曲:
4、連唱:
5、伴著伴奏帶唱一唱:表達對朋友情誼的留念與期待。
五、整理下課:
教學內容
1、欣賞《青羊傳》、《向陽花》2、唱《李玉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