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級音樂上冊教案
2、認知目標: 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欣賞音樂,并對音樂作品做出初步的評價。
3、技能目標: 了解中國民歌知識,引導探索中國南北民歌的風格差異及其形成原因。通過對同一首民歌的不同形式風格的欣賞,使學生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使學生產生熱愛民族的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樂的美,并了解其相關文化。
教學難點: 學生能情動于衷、有感而發,表達對茉莉花的感悟和喜愛之情。
教學用具:鋼琴、錄音機、磁帶
一、創設情境 導入主題
欣賞《茉莉花》音樂。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
提問:你知道唱歌的是誰嗎?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宋祖英 茉莉花 維也納金色大廳獨唱音樂會)你還知道《茉莉花》什么知識。
二、賞樂動情 引發情感
(一)欣賞民歌茉莉花
1、對比欣賞江蘇民歌、東北民歌。
(1)初聽江蘇民歌《茉莉花》。(提問:歌曲速度和情緒)
(2)復聽。(提問:歌曲的語言和風格)
(3) 對比聽賞江蘇民歌《茉莉花》與東北民歌《茉莉花》。(從歌曲的速度、情緒、語言、音樂風格等方面比較。)
2、再欣賞河北民歌《茉莉花》
(1) 初聽河北民歌《茉莉花》(提問:歌曲的速度、情緒、語言、音樂風格等方面。)
(2) 復聽歌曲。(河北的《茉莉花》旋律跳進、高亢,語言樸實,情感體現是剛直、干脆的,具有北方人的豪爽的性格。)
簡單介紹民歌體裁中的另一類:小調及其特點。
(二)欣賞通俗《茉莉花》
(1)導入流行音樂拓展欣賞。(黑鴨子組合的《茉莉花》)
(2)欣賞。
課后反思:對聲部合唱發聲訓練,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合唱水平及音準水平, 對學生的音樂素質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喜歡民歌《茉莉花》,能有有表情地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
二、初步了解《茉莉花》種類,知道《茉莉花》的起源。
三、了解民歌傳播過程中的一般規律。
教學內容:江蘇《茉莉花》、東北《茉莉花》、中國民歌《茉莉花》
教學重點:能有表情地演唱中國民歌《茉莉花》
教學難點:感受、體驗《茉莉花》特征
教學用具:鋼琴、錄音機、磁帶
課前播放鋼琴曲《茉莉花》
一、導入
展示茉莉花圖片
同學們請看,問: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花嗎?(茉莉花)平時有沒有見過真實的茉莉花?
師:老師今天就準備了一束茉莉花。
2、你們了解茉莉花嗎?(生長在什么地方、外形、用途)
二、學習《茉莉花》
1、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聽一首《茉莉花》。
要求:認真聽,并展開想象。
聽完問:歌曲旋律有什么特點?
答:歌曲曲調流暢抒情,旋律婉轉優美。
2、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歌曲,在歌聲去體驗《茉莉花》的情感。
要求:積極的,用笑的表情唱歌。
(跟伴奏唱一遍)
3、為了能更準確地唱好這首歌,我們來學習這首歌的樂譜。
讓學生按句子依次認出每個音,認完連起來唱。
最后,跟教師伴奏唱整首曲譜。
三、總結、補充、拓展
《茉莉花》以它優美、婉轉的旋律,打動了我們中國人,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歌中溢發出來的是中國人民善良真誠的精神本質。
那么民歌在流傳的過程中,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經常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如:傳到東北,受到當地民歌、二人轉的影響。傳到國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不單是音樂,其他的文化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