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六年級音樂下冊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珍貴的友誼
聽賞歌曲
了解“卡農 ”就是輪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形式。卡農形式的歌唱時使相同的旋律在不同時間出現、在不同聲部上重復。
視唱歌譜
填入歌詞
用正確的發音方法進行演唱
進行二聲部訓練
分聲部演唱對音準要求更好,必須要
抓好。
四、小結
在《友誼地久天長》的歌聲中結束本課教學。
師生告別
可請個別學生起來完整演唱。
板書設計:
《羅西娜》《友誼地久天長》 第一聲部 1 2 3 1 2 第二聲部 空 1 2 3 1 第三聲部 空 空 1 2 3
第五課時 教學時間:六(1)(2)(3)(4) 3/7~3/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節奏配合,三聲部卡農的訓練,為今后的教學活動和學生學好歌曲打下良好基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多聲部比較中鍛煉學生的節拍感、節奏感,提高多聲部配合能力,掌握較復雜的節奏型。
難點:掌握較復雜節奏的二聲部練習。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主要教學方法:合作法、模唱法
五、課前準備:輕音樂、鋼琴、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組織教學
1. 師生問候
2. 發聲練習
1.調節情緒,進入愉悅的狀態。
2.用歌聲進行師生問好
3.調整好狀態,找到適合的聲音位置
二、練一練
1.節奏配合練習
出示節奏:參照書本上節奏二聲部
步驟:
a先請學生熟悉節奏
(上一排讀“咚”,下一排讀“嗒”)
b分組接龍節奏
(先師生、再生生)
c全班分為二個聲部,進行配合訓練。
2.學唱三聲部卡農
a復習卡農的歌譜
b復習歌詞
(提醒學生演唱時的聲音位置)
c先復習二聲部卡農
d再次出示聲部結構圖,加入第三聲部
e引導學生在卡農輪唱中注意聲部間的協調性
全班分為兩個聲部來進行節奏配合
如:
嗒嗒嗒嗒 咚嗒嗒 咚嗒
先和老師配合
再同學之間配合
a.復習歌譜
b.用準確的聲音位置演唱歌詞
c.復習上一課時的二聲部
d.在老師的帶領在進行三聲部卡農
注意聲部間的協調性
在分為二聲部之前,可以先請全班和老師練習二聲部的節奏。
三、小結
1.總結學生課堂表現
2.師生告別
學生回顧課堂表現。
板書設計:
6/8拍節奏二聲部三聲部卡農匈牙利教材 第一聲部 1 2 3 1 2 第二聲部 空 1 2 3 1 第三聲部 空 空 1 2 3
教學后記:第一課時,我用十分鐘帶領學生欣賞“匈牙利三聲部卡農曲”。我們先對范唱進行賞析,學生了解“卡農”是“歌聲的影子”,他們能夠聽辨出三個聲部,但因為三個聲部結構比較復雜,他們在聽的過程中就向我提出“聽上去很亂”的感覺。我有點失望,我覺得孩子們沒有在靜靜地聆聽中感受到復調音樂特有的美感。第一節課后,我進行了反思,我想,會不會是因為孩子們沒有真正去體會,沒有感知的過程,所以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于是在上另一個班級時,我調整了教學過程:像學習普通歌曲一樣,首先我請學生自己視譜演唱,等學生把歌譜唱熟練后再填入歌詞,接著全體學生唱過兩三遍后,我自信滿滿地說:好!下面我們來聽聽三個聲部的效果!然后我們也嘗試唱一下!就這樣,學生聽過兩遍范唱后,我就開始帶領他們從二聲部開始到三聲部輪唱的訓練。結果又是讓我大失所望!聲部之間聲音不和諧,學生對自己的聲部一點也不熟悉!好像在各唱各的。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課后我只有再一次好好反思。其實,這是一首旋律簡單、節奏單一的曲子,照理要求高年級的學生唱一點也不困難。突然,“旋律簡單”這四個字提醒了我,“唱好合唱可不是一個人的事,它需要每個聲部相互之間默契的配合,如果學生對自己的聲部不熟悉,那么再簡單的曲子都無法唱好。既然是“旋律簡單”的樂曲,為什么我不能要求他們先背唱自己聲部的旋律呢?”背唱的好處有很多,它是對一首歌曲很好的鞏固和熟練,只有學生到了一聽音樂就會自覺地跟唱的程度,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有了這個想法,我又來了信心。很快,又是一個班級的音樂課來了。我帶領這班的學生一起先學習了歌曲,他們很喜歡這首簡單的英文歌,很快就學會了。乘勝追擊,通過比賽的形式我再鼓勵學生背唱!比賽很激勵他們,孩子們各各唱得很投入。看看他們已經基本都能掌握我才開始請學生聽賞這首歌曲的“三聲部形式”,因為對旋律的熟悉到了一定的程度,學生在我一步步地引導下,慢慢體會出多聲部和聲中和諧的美感。要唱好合唱,光有這些還不行,下面就是指導他們用正確的發聲方法進行演唱,聲部之間的音量控制好,節奏、速度都能統一。終于,在不懈地努力之下,經過了三個課時的學習,孩子們唱好了這首卡農曲,我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