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三單元教案
你看了兩個場景之后你心目中斯巴達人的形象是怎么樣的呢?學生猜想。那他們國家萬一和別國發生矛盾會如何處理呢?學生回答。
3、文明比較
如果你有機會留在城邦時代,你愿意住在雅典還是斯巴達。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總結無論你選擇雅典還是斯巴達都是合理的,因為世界文明的發展就是多種多樣,各具特色。那整個希臘文明和中華文明相比有什么特點呢?
出示中國地圖,中國的母親河是什么?為什么稱之為母親河?學生回答得出結論我們是大河孕育的文明。分析希臘文明的不同之處,它是大海孕育的文明。
旅行收獲
我們今天進行了希臘旅行,作為歐洲文明發源地的希臘文明與東方文明截然不同,你感受到希臘文明的哪些特點呢?希臘文明的哪些值得我們中華文明借鑒呢?寫在每位同學卡片反面。學生寫好后匯報。
第 周 星期 第 課時 年 月 日
第一課 希臘、羅馬與歐洲古典文明(第二課時)
課標體現
2-1、描述西方早期歷史上幾個主要文明區域的空間分布。
2-3、對比不同時期西方典型的國家管理形式。
2-4、掌握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文明的文化成就。
教學目標1、古羅馬歷史發展的脈絡中,初步感受歐洲古典文明的形成。
2、 過對古羅馬三個歷史發展階段的學習,體會社會制度的變遷是歷史發展的內在要求。3、通過古典建筑和現代建筑在結構、風格和特點上的比較,體驗歷史文化的傳承關系。4、從古希臘、羅馬文化與中世紀以及現代歐洲文化的聯系中,感受歐洲古典文明的巨大成就。5、結合已有知識,比較東西方文明的區別,思考全球化的重要性。
學習目標:1、使學生能夠提煉出古羅馬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及其變化的原因。
2、使學生能說出古羅馬的“民主”內容,以及法西斯的變化。
3、使學生能找出古羅馬建筑與現代建筑之間的聯系。
重點展示:提煉出古羅馬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及其變化的原因,感受歐洲古典文明的巨大成就。
難點突破:古羅馬三個歷史發展階段,及其變化的原因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錄音磁帶,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課前閱讀課文,羅馬興起的故事,編好小組
(新課引入)【敘述】(邊展示古羅馬建筑遺址邊朗誦)
羅馬城簡直就是一個廢墟的世界。一座座傾塌的城墻,一間間殘破的宮殿,一根根斑駁脫榫的石梁,一個個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條條被毀壞得不成形狀的通道隨處可見,或掩映在綠樹叢中,或豎立在草坪之上,或橫亙在街邊路旁,或緊靠著新的建筑。尤其使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廢墟都在羅馬市區的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顯眼醒目之處。凝視著這些廢墟,我忽然發現羅馬充滿著一種殘缺的美,一種古舊的美。是的,比起完整的建筑來,殘缺的廢墟更能給人以震撼,更能給人以深思,更能給人以力量,更能給人以啟迪。在這些廢墟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古羅馬輝煌的歷史,發生在一個個建筑中的神奇故事。
【轉承】今天,就讓我們當一回時間隧道的游客,來到古代羅馬,看一看古羅馬的文明歷程。【提問】請同學們看課本p52,誰能告訴我們古代羅馬興起的時間和地點?關于古羅馬的興起還與一只母狼有關呢,你知道這個故事嗎?(表揚學生的課外閱讀范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