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八年級下冊簡介
3.為學生創設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加大學生思維的空間
提倡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索交流的空間,是本冊書的一個突出特點。對于本冊書中重要的概念、性質、定理,教科書大多是通過設置“觀察”“思考”“討論”“探究”“歸納”等欄目,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來發現結論,經歷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本冊書中“分式”和“反比例函數”兩章屬于“數與代數”的內容,這些也是傳統的內容,與原教材相比,這兩章內容在編寫時,增加了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歸納得出結論的過程,也就是增加了合情推理的成分。比如在討論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教科書設置了一個“思考”欄目,在欄目中要求學生“類比分數的基本性質,你能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質嗎?”,通過學生討論交流,歸納得出“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等分式的性質,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再比如,探討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時,教科書設置了一個“觀察”欄目,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和以及和的圖象,探究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最后又設置一個“歸納”欄目,歸納總結反比例函數的性質,這樣就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發現結論的過程。
“勾股定理”“四邊形”兩章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與原教科書相比,這兩章在內容處理上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加強了實驗幾何的成分,將實驗幾何與論證幾何有機結合。論證幾何在培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實驗幾何則是發現幾何命題和定理的有效工具,在培養人的直覺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方面起著重大的作用。對于幾何中的結論,教科書多數是先讓學生通過畫圖、折紙、剪紙、度量或做試驗等活動,探索發現幾何結論,然后再對結論進行說明、解釋或論證,為由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做好鋪墊。例如,在勾股定理的發現中,教科書分別設置了“觀察”和“探究”欄目,要求學生通過觀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以及通過一些計算面積等探究活動,發現勾股定理,最后又介紹了趙爽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這樣就將實驗幾何與論證幾何相結合。再比如,在“四邊形”一章中,在探索特殊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時,充分利用了圖形的變換,以菱形的性質為例,教科書設置一個“探究”欄目,要求學生通過對折、剪紙等活動,發現菱形的軸對稱性,然后利用菱形的軸對稱性,探究發現菱形四條邊都相等、對角線互相垂直、對角線平分對角的性質等,并在邊框中提問學生能否證明這些結論。這樣也使學生經歷了一個通過觀察、操作、變換等活動,探究發現圖形的性質,再對發現的性質進行證明的過程,使直觀操作和邏輯推理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數據的分析”是“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對于統計內容的編寫,教科書強調讓學生通過統計調查活動,經歷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活動中,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和方法,建立統計的觀念。這就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