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單元教案
全詩觸景傷懷,移情于物,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蘊含在形象的描寫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辨析兩首詩的風格。
《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壯闊,顯示出氣勢磅礴、雄放健拔的風格。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風格沉郁,具有悲愴美
二、師生共同研討《春望》
本詩采用詩歌境界教學法。它以啟發誘導學生想像、體驗、
品味詩歌為手段,以詩的不同境界為階梯,引導學生循序
漸進,深入欣賞領悟詩歌。分三個教學步驟:想像形象,
把握物境;體驗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蘊,把握意境。
三、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詩句,整體感知詩意。
四、引導學生通過想像再現形象,把握物境。
1.詩歌的首聯寫了哪幾個形象?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
點,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寫了國都、山河、城、草木四種形象。國破,山河依舊,
城春,草木深。這是一幅淪陷中長安城的破敗景象:國都
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
蒼,使人滿目凄然。
2.頷聯寫了哪幾個形象,組成了怎樣一幅畫面?
一是那嬌艷的花也因感時傷別而淚水縱橫,那無憂的鳥也
一改往日動聽的歌喉而發出讓人驚心的啼叫。二是詩人佇
立在嬌艷的花旁,聽著掠空而過的鳥兒婉轉的啼叫,心里
嗔怪它們的無情而流下了傷時恨別的淚水。
3.想像頸聯、尾聯的形象及畫面。
烽火連天,兵荒馬亂,“家書”承載著親人的牽掛和眷念。
詩人盼望得到一封家書,然而終歸是失望,我們仿佛看到
詩人滿頭白發如冰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
4.引導學生把握全篇,想象整體形象。
五、引導學生體驗情感,把握情境。
詩歌羞于直白言情,常寓情于形象之中,形象不僅是詩人
情感的觸發,又是詩人情感的載體,也是體驗詩人情感的途徑。
前四句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而產生的沉痛
和憂傷之情,頸聯抒發了詩人對親人的思念牽掛之情,尾
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嘆
息衰老,又多了一層悲哀。
六、掌握表手法。
七、作業
教學后的感悟與反思:
。
教 學 設 計
課題: 二十五、杜甫詩三首 第_ _3 課時 總序第 53 個教學設計
課型: 精講課 備課執筆人:孟花秀
預設目標:
了解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讀 出節奏,讀出韻律,逐步提高詩歌朗讀水平。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作背景。把握三首詩的思想內容及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