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五單元教案
預設目標:
1.學習本文“總—分—總”的結構方式。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詞語、句式。
3.了解我國古代雕刻技藝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要理解文意,首先得讀懂這篇文言文,明白文中詞句的含意。
教具與學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預案與教學改進:
教 學 預 案
教學改進與隨記
一、導入:
二、學生朗讀課文。(聽錄音)
三、講解課文1段!
1、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概略介紹明代雕刻匠師王叔遠技藝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來歷。
2、在概略介紹中,從幾個方面說明匠師技藝的精湛超凡?
一是匠師擅長微型雕刻,能夠在“徑寸之木”上,雕刻出宮室、
器皿、人物等等許多各種各樣的形狀;二是匠師在小小的材
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無不“各具情態”!
四、講解課文2段。
1、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是如何具體說明的?
說明這個小小核舟的船艙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東西
2、這段主要采用什么說明方法?
數字說明方法。核舟體積有多大,長多少,高多少,船艙部
分雕刻了多少種東西,各有其數,明白清楚,兩相對比,其意曉然!
五、講解課文3段。
1、這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說明小小核舟的船頭部分是如何雕刻的,都雕刻了些什么。
船頭坐著蘇東坡、黃魯直、佛印,三友聚會泛舟赤壁,三人
性格氣質不同而情態各異!
“峨冠而多髯”的主人蘇東坡坐在中間,他正與緊靠左首而坐
的黃魯直“共閱”。一幅展放在膝上的“手卷”,共同賞玩品評,
神情專注。佛印極似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一幅超
凡脫塵的神態,他右膝臥地,曲右臂支船,左膝豎起,左臂
搭在左膝上面,左臂上還掛有一串念珠,珠子粒粒分明可數!
2、這段文章在描寫方面有哪些特點?
(一)以形顯神。三人形貌栩栩如生,性格氣質各呈其態。
(二)對照鮮明。
蘇東坡和佛印,一為才高情篤的詩杰,一為超塵脫世的名僧,
情態迥異,鮮明的對照更顯出雕刻之工!
(三)筆觸細微。
“卷底衣褶”之縐紋都可見到,“念珠”粒粒清楚分明,“可歷
歷數也”。微細之處都如此清晰明白,顯示了刻工之不凡。
3、這段為何寫得比較多?
緊扣核舟刻的是“大蘇泛赤壁”的旨意,最足以表明此旨意,
所以作者把這段當作全文的一個重點來寫,寫得比較多些。
六、小結
教學后的感悟與反思:
教 學 設 計
課題: 二十三、核舟記 第__ 2 課時 總序第 49 個教學設計
課型: 精講課 備課執筆人:孟花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