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全冊教案5
①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
相關鏈接:(見教材p105頁)
情境活動三:(見教材p105頁)
※當有人恃強凌弱時,
※當有人弄權瀆職侵吞公款時,
※當有人排斥異己、處事不公時,
想一想:
⊙你見到不公平現象時有何感受?你遇到這些事應該怎么做?
②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教師贈言:
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見到不公平的現象采取什么態度和行動,反映出我們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就應該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2、自覺樹立公平合作意識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105——106頁)
議一議:
⊙小吳的行為影響到哪些人的利益?原因是什么?
⊙小吳可能怎么做?她的行為會帶來什么后果?
教師講述:
合作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而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在這種合作中,人們各自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以充分地發揮,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由此而推動著社會高校和諧地運轉。
情境活動五:(見教材p106頁)
議一議:
⊙小張的分數最高,大家為什么并沒有覺得不公平,反而為他高興?
⊙為什么以后的活動大家不愿意找小王?
⊙為什么老師沒有給小亮分數?
(2)在合作中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學生閱讀教材)
教師贈言:
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則對其他人不公平。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于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做出貢獻。
三、課堂小結(略——按板書小結本課知識點)
四、作業: 完成《資源與學案》第九課練習題
第四單元 我們崇尚公平和正義
第十課 我們維護正義
第一框 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
課標要求:
“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中“承擔社會責任”部分:“懂得公平需要正義,激發社會正義感”。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幫助學生認識到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引導學生清楚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的內涵,并進行正確區分。
(3)讓學生明白正義的制度是公平的支持和保障,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具有分辨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的能力,了解正義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分析判斷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感悟正義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對正義充滿向往和追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對正義的理解:它的含義、表現及作用。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對正義的追求,努力做一個正義之人。
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28、29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
通過交談、觀察或問卷方式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如:對于當前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的評論。
學生:
收集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
板書設計:
1、走進正義(遠離非正義)
(1)正義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正義的行為
(3)正義的制度
2、社會發展需要正義
(1)正義保障公平
(2)正義推動社會發展
教學環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