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法律保護我們的權利
XX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核準胡長清死刑,同時下達了執行死刑的命令。
說一說:胡長清被判處死刑說明了什么? (這一問題有一定的開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說明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也能說明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都具有普遍約束力。)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相關鏈接p84頁)
第一,任何人不論民族,性別,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都要平等地遵守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允許特殊人物存在,沒有法外之人。
第二,任何人不論職位高低,功勞大小,一旦觸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情境活動一:讀圖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84頁插圖——
圖一:1954年通過“憲法草案” 圖二: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
教師講述:這兩幅圖片同樣說明了我國法律的特殊性——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法律與道德有什么區別?
道德和法律同屬于行為規范的范疇。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法律與道德的聯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們的行為規范,內容是互相滲透、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法律規范與道德規范在表現社會重大關系方面是趨于一致的,一般來說,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譴責的行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勵的行為,也是道德所培養和倡導的行為。
如保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等。我國憲法第 24 條、第 46 條、第 51 條等條款中,就明確規定了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內容的“五愛”以及社會公德的要求。在憲法的其他條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規定或隱含了道德的要求。
法律與道德的區別:
從形式方面來看:
道德規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逐步養成的,一般無需專門機構和人員來制定;而法律規范則必須由專門的立法機構和立法人員,用嚴格的文字制定出來。
從起作用的手段來看:
道德規范主要老社會輿論和個人的良心來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貶,靠純粹精神力量來起作用;而法律規范則靠國家機關的強制力,靠獎懲,靠精神的力量更靠物質的力量來起作用。
(2)我國法律是工人階級及其領導下的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本質)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5頁材料一,討論回答問題:
※ 為什么說我國法律是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①我國憲法第二條的規定說明了什么?
②我國刑法第二條的規定說明了什么?
③我國民法通則第五條的規定說明了什么?
教師講述: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第二條的規定首先表明了我們國家的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性質決定了國家的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即人民是統治階級;人民依照法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總之,憲法的規定表明,憲法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刑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刑法第二條的規定,明確了我國刑法的任務,我國刑法的任務同樣是我國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體現了。
民法通則是國家的基本法。我國民法通則第五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民法通則的規定表明,民法通則是我國廣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