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網絡交往新空間教案
(有。因為兩者都是一種公共生活,公共生活必然涉及人與人的共同利益。在一個沒有規則的群體中,人們的個人利益是很容易遭到踐踏的。因此,即使在虛擬的社會中,人們為了更有效的溝通,更有質量地生活,人們還是要制定出相應的規則來約束不良性為,保證大家的利益。不受約束的行為即使在網上暫時有,也是相對的,遲早要受到約束。就如現在的網絡一樣,一開始,人們被動地使用已有的網絡資源,但慢慢地,那些有較好環境的網站去的人就多,那些環境不好的網站去的人就少。網絡環境會經過一段自由選擇的過程,這就是網絡規則逐步產生的過程,有關網絡法律法規都會相繼產生的。)
相關鏈接: 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略。見教材p74頁)
(指導學生朗讀公約)
在公共生活中,我們要遵守道德規范,在網絡交往中,我們同樣要遵守道德。
(1)網絡交往要遵守道德
(教師可以按教材p74頁正文舉例講述。)
活動四:讀一讀,議一議 (教材p74頁材料)
①小堂是抱著什么心態去嘗試制造電腦病毒的?
(他的心態是驗證一下自己電腦技術,很單純的動機。但單純的動機背后卻反映了小堂的法律意識淡薄,拿別人的利益開玩笑。)
②小堂攻擊同學的信箱、公共網絡,他獲得了什么滿足?給同學和公司造成了什么危害?
(他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很高興。但他高興的同時,給他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耽誤別人的重要事情,甚至造成巨大的損失。從另一角度來說,他破壞了網絡形象,造成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與戒備心理,影響社會穩定,zocheng 極壞的影響。)
③小堂的好奇心要受到法律制裁嗎?為什么?
(小堂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全國人大常委會XX年12月28日通過的《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規定,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的,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決定》在第一條中列舉了三種危害互聯網運行安全的具體的犯罪行為。小堂的行為屬于:.“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攻擊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絡,致使計算機系統及通信網絡遭受損害”的,如果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或者造成惡劣的影響,可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定罪處罰。在公共生活領域,一個法盲的好奇心注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為它的行為嚴重地妨害他人正常生活,破壞社會安定,代表公共利益的法律一定會制裁這樣的行為。)
這一案例告訴我們網絡交往不僅要遵守道德,還要遵守法律 。
(2)上網要遵守法律
活動五:想一想,議一議
把你所知道的網上侮辱人格、詐騙等違法犯罪的事例說給同學們聽,并分析其危害。
教師講述: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在網上搜集信息,人們開始在網上發布自己的思想觀點,甚至有人在網上散布攻擊他人的言論、極端的政治思想等等。
網絡雖然是虛幻的空間,但是在網上和在現實生活中一樣,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利用網絡手段侵害他人名譽權只是一個新的法律現象,我國原有保護名譽權的法律法規仍然是適用的。網絡環境也是我們法治國家空間的一部分,在這樣的空間中,不能允許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存在,法律要求侵害他人權利者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互聯網的發展不僅給我們帶來物質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網絡的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法律的約束。
相關鏈接(見教材p75頁)
想一想:這段鏈接材料說明了什么?
網絡環境的安全,同樣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破壞網絡安全的犯罪行為同樣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