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學生小結:真空中不能傳聲(板書)
第三層次:聲音傳播的快慢(板書)
1.老師先提二個問題:(1)打雷時閃電和雷聲誰先讓人們感受到?(2)百米賽跑時以槍聲還是冒的煙作起跑標準?
(學生解答中可能正確,可能不全面)
2.老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解釋這里有一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與光在空氣中的傳播問題,因此我們一起來討論聲音的傳播與光的傳播的異與同,請學生可以看書(特別是前一章光的傳播),讓學生發表各人的看法,老師適當點撥。
3.打出幻燈片,列出它們傳播情況的異同:
從以上列表中可知光的傳播比聲音的傳播快得多,因而可以解釋清楚以上二個問題(請二位學生再完整的解釋一下)。
4.再請學生看書,弄清在氣體中聲速與溫度的關系是:溫度升高、聲速增大,并且大約是每升高1℃,聲音每秒鐘傳播距離增加0.6米。
第四層次 運用本節知識解決一些問題
1.老師提出二個思考題,請學生回答:(1)在一根長的鋼鐵管子中放滿水,在一端敲擊一下,在另一端可以聽到幾次聲音。(2)在月球上如何通話?
讓學生們盡量發表各自的見解。
2.老師在總結學生們的回答的基礎上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傳播情況如何?聲音傳播與光的傳播情況的區別。
六、布置作業:1.看書;2.做練習冊中同步訓練。
七、板書設計:
第4章 聲 4.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 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
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 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
(3)聲音傳播的快慢
聲音在空氣中(15℃)每秒鐘傳播距離約為340米
軼事
記錄 本節是初二物理“現象篇”的第二章(前一章“光”)。從知識上應該掌握聲音的產生原因,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和聲音的傳播快慢三個問題。
但我認為教學不是為做題、解題,還必須使學生會學物理。為此我設計了綜合分析聲音的傳播與光的傳播在現象上的異同(不涉及本質),讓學生翻書、對比、思考,動腦得出規律。在講清聲音傳播需要物質一節中我逐步引導學生要從氣體、液體、固體中全面考慮,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學完“三態”中都會傳播后,學生自然想到“真空中”呢?(因為光傳播中已經學到真空)。為此我把在真空中傳播情況放到最后,比較符合學生的思維。在知識學習中,我安排從觀察、實驗著手,從中找出規律,得出結論。在最后我又設計安排用學到的知識解釋實際問題,讓學生理解:學習物理的目的是為生產勞動服務。從而讓學生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這是我安排的第二個教學目的。
課后
反思 我安排的第三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愛學物理。即從新課引入的放音興趣又點明主題。教學中間的設疑、講故事、演示實驗、學生實驗、放幻燈片等,結尾時的二個興趣題,特別是在月球上如何通話一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愛學習物理。
另外我在整堂課的安排中,處處讓學生思考、實驗、復述、解釋、小結、總結。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啟發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