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3
單元分析
單元課題名稱
冬之旅
單元教學內容
1. 唱歌:《踏雪尋梅》。
2. 欣賞:
(1)中國作品: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 》、器樂曲《詠雪》。
(2)外國作品:器樂曲《十一月•雪橇》。
3. 演奏:豎笛吹奏《鈴兒響叮當》《菩提樹》。
4. 音樂與相關文化:配樂詩朗誦《沁園春•雪》。
單元教學目標
1. 學會輕快活潑地演唱歌曲《踏雪尋梅》。
2. 欣賞四首作品,感受描述冬景、抒發情懷的不同作品的音樂風格,及其音樂表現要素。
單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用充滿童真的情緒準確背唱歌曲《踏雪尋梅》。
2. 體驗《詠雪》的音樂情緒及作品中音樂表現要素的運用方法。
3. 體驗《雪橇》的音樂情緒及作品中音樂表現要素的運用方法。
教學難點:
1. 結合正確的呼吸方法和情緒的準備,唱好弱拍起唱與大跳音程。
2. 體會器樂曲《詠雪》《十一月•雪橇》的音樂情緒,識別樂器音色,分析音樂要素的運用。
單元教學方法
聽唱法、講授法 、欣賞法 、示范法、多媒體直觀教學法、比較法、模仿法。
第一節
教學目標
1. 學唱二聲部歌曲《踏雪尋梅》。
2.《我愛你,塞北的雪》體驗歌曲所表現的自然之美。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學唱歌曲《踏雪尋梅》
2. 學生體會用正確的準確演唱連音與跳音并背唱歌曲《踏雪尋梅》。
3. 和諧地演唱二聲部的歌曲《踏雪尋梅》。
教學難點:
歌曲的意境表現。
教材分析
1.《踏雪尋梅》是我國作曲家黃自創作的一首以雪景為題材的抒情歌曲。音樂語言精煉,富有詩情畫意。全曲共19小節,為帶再現的兩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兩個各為4小節的樂句組成,旋律運用跳進與級進交替,顯得活潑輕松,描繪了雪后天晴,主人公悠然自得地騎驢觀景的畫面。第二樂段第一樂句,以主三和弦分解進行的手法,加之頓音和休止符的運用,使旋律靈活跳躍,表現了鈴兒清脆的響聲,并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第二樂句則是第一樂段后句的擴充再現。在歌曲短小的篇幅中,既有變化,又有統一,首尾呼應,簡練而完整。二聲部合唱中,低聲部與旋律節奏同步,以主音為主,屬音為輔,穿插不多的幾個經過音構成平穩的低聲部旋律進行。
2.《我愛你,塞北的雪》這首作品創作于1981年,歌曲借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塞北的雪比作“用白玉般的身軀,裝扮銀光閃閃的世界”“把生命溶進土地,滋潤著返青的麥苗”,“舞姿輕盈心地純潔”“是春天的親姐妹,是春天的使者”這一派高雅圣潔的情景,怎能不使人引起聯想?歌曲采用民族調式,旋律流暢優美,親切樸實,歌曲的前兩小節引子屬于景色的描寫,好似那白雪飄飄灑灑輕盈落下的情景,后四小節是歌曲主題的前兩小節和結尾的后兩小節的有機銜接,抒發出對塞北雪的詠嘆,流暢自然地導出了歌聲,音樂形象生動,借景抒情。歌曲的主體為五樂句的樂段,前三個樂句在“起”“承”“轉”中自然展開,第四樂句是“合”的體現,第五樂句的收束給歌曲以更加肯定和穩定的感覺,歌曲中還采用了模進的創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