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3
單元課題名稱
環球之旅(5)──北美掠影
單元教學內容
1. 唱歌:《紅河谷》。
2. 欣賞:《歌唱伙伴》《列•布朗底》《儀式歌》《波底•斯拉賓和弗拉德弗德》。
單元教學目標
1. 學唱、背唱《紅河谷》,學習正確的演唱方法,并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正確的評價。
2. 通過欣賞四個風格不同的作品,感受北美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歌曲的不同風格,了解不同地域的風土文化。理解多種音樂要素(音階、旋律、節奏等)對音樂風格的影響。
3. 能夠為《列•布朗底》《波底•斯拉賓和弗拉德弗德》兩首作品創編出符合該音樂情境、節奏、樂句的律動。
單元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培養正確的歌唱習慣,背唱《紅河谷》。
2. 了解歐洲移民后裔、印紐特人、印第安人、北美洲非洲黑人移民后裔的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
1. 準確演唱弱起小節和切分音,注意休止符。
2. 啟發學生從音階、旋律、節奏等方面了解北美音樂藝術的特點。
3. 根據歌曲創編符合該音樂情境、節奏、樂句的旋律。
單元主要教學方法
聽唱法、講解法、自主學習法與合作探究法、多媒體直觀教學法、比較法。
第一節
教學目標
1. 分析歌曲《紅河谷》的速度、力度、節拍特點,從而體會歌曲的深情,感受歌曲樸實無華、感情真摯而深沉的風格。
2. 用自然、舒展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且背唱歌曲《紅河谷》。
3. 對比聆聽《紅河谷》合唱版,啟發學生初步感受多種演唱形式的音樂魅力。
教學重、難點
選用恰當方法,啟發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紅河谷》是一首有百余年流傳歷史的歌曲。由于歌中紅河谷地理位置存在爭議,加拿大人和美國人都視之為自己國家的民歌。該歌曲以樸實的曲調和歌詞所表現出來的樸實的情感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本歌曲為f大調,四四拍,歌曲的節奏穩健,富有動感,旋律樸實、舒展。音域適中,易學易記。結構是由四個樂句構成的起、承、轉、合的單樂段結構,歌曲一、三句開始的三個音為連續的跳進,表現了留戀的深情,二、四句與前面的銜接處也是跳進式的起伏,在句法上采用一問一答、前呼后應的手法,第二樂句為半終止收束,第四樂句為完全終止收束。這四個樂句的節奏基本相同,顯示出歌曲旋律既統一又有變化的特點。這些形成了這首歌曲的樸實無華、感情真摯而深沉的風格。這首歌曲還被改編成了合唱等多種音樂表演形式。《紅河谷》歌詞表現了移居于北美紅河一帶人民,在這里墾荒種地、建設家園,終于將野牛出沒的荒原變成人們安居樂業的地方。它回顧了人民艱苦創業的經歷,并展望美好幸福的生活前景。歌詞富有生活氣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導入
1. 播放音樂風光片視頻,教室里掛上北美地圖,營造教室氣氛,學生聽著歌曲《紅河谷》的音樂進教室,教師采用提問方式導入課題。
2. 師:根據課前播放的音樂及現在你們看到的圖片,同學們猜猜看,今天咱們要去哪個洲或者國家了解它的音樂呢?
生:北美洲。
師:有誰知道剛才你們聽到的音樂叫什么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