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音樂上冊全冊教案3
教學過程(一份供任課教師參考的完整教案)
一、教學導入
1. 播放冬天雪景《雪花飛舞》視頻,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關注。
2. 師生談話。
師:前邊大家看到的表現冬天雪景的畫面,能使我們聯想起哪些和雪有關的情景?
生:打雪仗、滑冰、坐冰車、白色圣誕等。
師:這是同學們現在能接觸到的生活,雪帶給了我們豐富的聯想與快樂,請大家用語言描述雪后大自然的美景。
生:白雪皚皚,銀裝素裹,銀白的世界……
二、欣賞歌曲《我愛你,塞北的雪》
1. 教師活動:教師介紹作品《我愛你,塞北的雪》創作背景及作曲家劉錫津。
2. 欣賞《我愛你,塞北的雪》音頻。
學生活動:學生聽賞并思考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學生回答:優美、抒情、贊頌、熱愛。
教師提問:這樣的音樂情緒是由哪些音樂要素決定的?人聲的類別與音色又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聆聽《我愛你,塞北的雪》音頻。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答表格中的問題,并統一分析結果。
學生活動:學生按表格逐項回答,統一分析與理解。完成表格
速 度 力度 旋律特點 音樂發展
的手法運用 結 構 調式 音色特點 人聲類別
3. 教師與學生共同分析音樂的形象特點與演唱特點。
音樂的形象特點:擬人化。抓住了情與景的結合塑造了大自然的美好。
4. 教師評價學生的分析。
三、歌曲學習
(一)欣賞與學唱歌曲《踏雪尋梅》
1. 感受歌曲情緒。
教師導語:現在請同學們一起來欣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歌曲《踏雪尋梅》,體驗歌曲中人物對雪后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教師活動:欣賞歌曲《踏雪尋梅》音頻。
教師問題:歌曲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學生回答:怡然自得與求真向上。
2. 再聽歌曲熟悉旋律。
教師導語:請同學們看著《踏雪尋梅》譜例聆聽歌曲并跟隨音樂哼唱主旋律。
3. 尋找歌曲歌唱的難點。
(1)第四小節弱起拍的歌唱節奏與音程的大跳。
(2)“好花采得瓶供養”這個樂句的連貫性。
(3)叮當聲音的顆粒性和彈性歌唱。
4. 教師指導學生練習歌唱解決歌唱的難點。
具體指導如下:
(1)教師示范歌曲并帶領學生擊拍。擊拍節奏方法:把手放到膝蓋上,將四分音符分為左右兩個八分音符進行分拍擊打,解決弱起拍的節奏進入問題,“騎驢”的“騎”字要輕聲演唱,而將語氣重音放在“驢”字上,教師可用手勢加以提示和強調。
(2)教師示范歌曲與指揮手勢結合,學生模仿歌曲練習解決歌唱跳與連的表現處理。
(3)教師運用示范與講解法,幫助學生學習聲音的顆粒性與彈跳音的歌唱方法,例如:教師講授“叮當”兩個字咬字的方法是舌尖用力輕巧地彈動,學生模仿練習,用以表示清脆的鈴鐺聲回響在曠野之中。
(4)再次欣賞歌曲《踏雪尋梅》音頻,分析歌曲的力度層次。
(二)《踏雪尋梅》歌曲學習
1. 教師提要求:注意傾聽這個版本,的作品和我們歌唱的版本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區別?
聆聽合唱《踏雪尋梅》音頻,聽后回答:我們學唱的是齊唱版本,第二個版本是二聲部合唱版本。
2. 學生練習二聲部的歌唱
教師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首先低聲部模擬鈴鐺的聲響叮當用聲音尋找、模擬歌唱鈴鐺的質感,這樣聲音的金屬感音色就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