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2.電影的發展狀況。(1)發展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外國片到國產片的發展階段。(2)國產電影的發展:民國時期快速發展,表現在產生了許多知名的導演與演員和一批優秀的作品。新中國成立后,革命題材的文藝作品反映到電影上。(3)改革開放后影視發展狀況:由學生談一談他們所喜愛的國產影視作品及原因,有哪些作品贏得國際獎項。
3.電視的發展狀況。(1)第一座電視臺的出現:1958年北京電視臺。(2)彩色電視的出現:1973年。(3)電視節目內容的變化:由文革時期的嚴重概念化、口號化的節目到今天從中央到地方、從對內到對外的多系列、多層次、多語種、多形態。(4)電視的發展趨勢:朝著數字化電視的方向發展,更加滿足生活的需要。
[互聯網與民眾生活的漸變]
這一目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問題:
1.互聯網出現的原因及在中國的發展現狀。(1)原因:當今社會正在經歷著由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巨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走進了人們的生活。(2)現狀:xx年上半年國內互聯網用戶數達到6800萬,居世界第二位。
2.互聯網對民眾生活的影響。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互聯網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和不好的影響。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報刊、影視發展的狀況。
難點:中國社會飛速發展對互聯網的影響。
(三)問題解答
[議一議] 電視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什么變化?
答案提示:電視造成了個人和團體的社會身份(或角色),與電視提供的物理場合的組合,弱化了社會身份和電視提供的物理場合之間的距離,打破了社會身份與物理空間的傳統關系,創造了新的場景。電視更趨向于將不同印刷媒介閱讀圈子的人放進同一個公共領域。它是一個真正的信息共享的存在,提供了最大范圍的同時獲取信息的渠道。電視使得原來屬于各個社會層面內部的場景推到了前臺,從而整合了信息系統。電視通過展示而使許多地點或方面失去神秘感,從考古到科學的發現,也進一步促進了接觸新觀念和促進新的地點的開放。
[想一想] 你想通過互聯網做些什么?
答案提示:通過互聯網查找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資料,在網絡上收聽喜愛的音樂,觀看喜愛的影片,通過網絡與世界各地的人聊天、游戲等等。
[自我測評]
1.聯系報業、影視、互聯網的歷史與現狀,比較傳統媒介與現代媒介的異同。
答案提示:從傳統媒介出現之時開始,人們就可以從報紙、影視作品中獲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學習上的,現代媒體也不例外。
而現代媒介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信息的互動性、廣泛性和及時性。通過現代媒介,可以及時迅速地掌握第一手的資訊,可以就某一問題在現代媒體上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僅僅是一個信息的被動接受者。
2.互聯網技術在方便民眾生活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網民對網絡生活的過分沉迷。請談談你對這方面的感想。
答案提示:互聯網確實方便了生活,通過網絡,可以及時了解想要知道的資訊,查找所需要的資料,方便了與朋友之間的交流。
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也的確造成了對網絡的過分依賴,不愿意走出家門,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將網絡世界當做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出現孤獨不安、情緒低落、思維遲鈍、自我評價降低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