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3.女子服飾的變化。(1)旗袍的流行:旗袍式樣在改革過程中拋棄了中國傳統服裝寬袍大袖的舊貌,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大膽地體現女性形態的曲線美。它是利用傳統服飾,融合中西美學標準的成功嘗試。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以后,中國民眾審美觀念在服裝方面的變化。(2)飾品佩戴的特點:辛亥革命后朝著簡約化的方向發展,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一些兼具實用價值的裝飾成為時髦女性的愛好。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這一目主要講了兩個方面的問題:
1.近代中國菜系的形成和發展。(1)四大菜系形成的原因: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商業活動的活躍提供了前提,各地飲食文化的交流融合,適應、趨時、吸收和創新是根本。(2)其他地方菜系。教師可以結合當地實際,讓學生談一談本地菜系的特點,和他們品嘗過的其他菜系有什么不同。
2.西餐的傳入以及對中國傳統飲食的影響。(1)西餐傳入的時間和原因。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隨著西方列強蜂擁而入,來中國的洋人與日俱增,從而把西餐烹飪技術帶入中國。(2)對中國傳統飲食的影響:西餐中常用原料進入餐桌,經營西式食品的食品廠出現。(3)中西飲食的比較:由于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飲食重科學,重科學即講求營養,故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準則,講求食物的營養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些問題都是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一等的要求。中國是把追求美味奉為進食的首要目的,以致中國的某些菜僅僅是味道的載體。
[居室建筑的演進]
這一目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1.中國傳統住宅的樣式:北方的四合院。講清楚為什么稱之為“四合院”:每院正五間,東西各三間,南五間。大門面南,在南五間之數內,僅正屋有廊,謂之四合。
2.中國居室建筑的逐漸西化,中西合壁成為典型特征:北京四合院布局設備的歐化;上海石庫門布局上采取歐式橫向聯列、高度密集的模式,內部結構脫胎于中國傳統的四合院。
3.完全歐化的居室建筑:20世紀30年代前后,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失去外來特征。反映出西方的生活理念完全被國人接受。
[習俗風尚的變革]
這一目主要講了四個方面的問題:
1.西俗風尚變革的原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巨大變革的時候,社會習俗和風尚隨之發生變化。
2.近現代婚姻風俗的變遷。(1)近代婚姻風俗。締結婚姻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發展到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由。在這之中,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觀念的傳入起著相當大的作用。(2)新中國成立后,現代婚姻習俗的變化:自由戀愛、婚姻自主成為時尚,擇偶標準與人們的價值觀密切相關。婚禮本身的變化體現出時代發展的印記。
3.喪葬禮俗的變化。(1)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西舊式新式并存,舊式趨于簡化,民間多為舊式。(2)新中國成立后:土葬改為火葬。
4.其他社會風俗:既具有追新慕異、去土存洋的特點,又表現為新舊并存現象。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原因、特征。
難點:中國社會變動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