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四)教學評價建議
[評價目標] 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語言概括的能力。
[評價方法] 材料收集法、討論法。
[評價過程] 提出討論問題,談談自己對近代交通和通信變化的看法。學生搜集相關圖片、文字資料,可以就問題的某一個方面入手,形成自己的觀點,課堂上在限定時間內表達自己的看法,師生進行討論和總結評價。
[評價總結] 將學生的發言作記錄,放入其個人檔案袋。
[東洋人力車輸入,大受城市居民歡迎]
1874年1月29日,《申報》發表題為《記新式小車》的評論道:“二輪小車近上海新創設之舉也,租界通衢已見。斯新式妝飾華麗,乘坐舒服,想實適于時需也。其車來于東洋,……若與本地之獨輪車相比,則亦有長有短者。其所短者,在于僅能載一人,而其長處則于坐者較便。且小車粗陋,自尊者多不屑于乘焉,若不能家內自置一轎,則每苦逼于步行矣。今設二輪車,想于此類大為得便宜之舉也。所望者惟車數之日漸增多耳。”
[天津試行土路火車]
《申報》1872年9月30日:天津新置土路火車已試演數次,甚為合用。先是于八月初七(9月9日)試演,觀者甚多,天津道憲亦在焉。演時將火車一輛于租界往來數次,乃以載貨車一輛接連其后,又令華人五十人坐于火車內后行數次,觀者皆稱美。繼又加載火車二輛,又繞行租界一轉,遂將火車解去而令人滿坐火車內。車分上下二等,天津道憲與英領事坐其上等客位,其一切從人皆坐下等客位,車外四面則滿載中西雜客,又周遍租界,毫無阻滯。天津道憲與眾人及觀者皆欣喜而散。次日,天津道憲致書英領事,其大意云:此火車之來中國,可謂創觀,其制作亦可謂精美之至,至于行動一切均極便捷,甚為適用之物,但尚無稱名,鄙意擬贈以佳號曰“利用”,未知有當尊意否云云。逾數日,火車又去游都市,則上面已標明“利用”二字焉。伏思此火車為初來中國之始,將來通行無滯,遍及四方,皆此車開其先也。
[天津海關與中國第一套大龍郵票]
中國近代郵政是由海關開始試辦的,而海關郵政又是從津海關開始的。中國歷史上公開發行通用郵票——大龍郵票,是由津海關1878年組織經營的。津海關就是天津海關的前身。
1878年3月23日,奉總稅務司赫德之命,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將海關郵政對社會開放,收寄華洋公眾、商民百姓的郵件。開始是郵件寄件人到海關交費,海關造“郵資登記冊”,并在郵件上加蓋戳記,然后由海關或交華洋書信館負責郵運。不久即深感手續繁雜,很不方便,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實行的貼郵票的辦法省事。同年6月15日,德璀琳致函上海海關造冊處稅務司夏德,“為了避免復雜的操作和賬務處理”,提出“即請造冊處給我們準備一批我們最迫切需要的郵票”。7月份德璀琳收到首批五分銀和三分銀郵票,并在天津、北京發行。后來又增加了面值—分銀郵票。
大龍郵票的圖案是五爪大龍的形象,體現了我國文化習慣。面值有一分銀、三分銀和五分銀三種。由海關發行的第一套大龍郵票,對中國近代的郵政,特別是郵票的設計發行上,有著深刻的影響和作用。
■三 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
(一)教學目標
[內容標準] 以我國近現代報刊、影視和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媒的發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