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知識與能力] 了解報刊、影視發展的基本史實。了解互聯網的發展概況,嘗試通過短短的十幾年的迅速發展來了解今天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
[過程與方法] 搜集圖片、文字資料,編寫自己所了解的報刊、影視或互聯網發展史。觀看不同時期的一些優秀的影視作品,加深對社會變遷的了解。組織不同小組制作相關教學題材的網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報刊發展的狀況,認識到中國社會的輿論環境逐漸改善,推動了中國社會健康有序地發展。今天中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消極的影響。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正確面對網絡的誘惑。
(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講述了近代以來報刊、影視、互聯網的發展情況。西方殖民者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隨后,出于文化侵略的目的,傳教士創辦了宣傳西方思想的報刊,進而引發了中國報刊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這樣的歷程與民眾生活的不斷變化密切相關,也與社會政治的變化緊密聯系。
◆影視是社會生活的一種真實的表現。傳入中國后,人們逐漸接受并且喜歡上了這樣的一種娛樂。百年來,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導演和演員,制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每一個歷史階段,影視作品反映出不同的時代主題。
◆互聯網是近十幾年才在中國出現和發展的。它的高速發展是中國奇跡的具體體現。互聯網的出現拉近了世界的距離,便利了大眾的生活,同時也帶來了消極的一面。
◆本課內容分為三目:
[大眾報業的發展]
這一目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大眾報業發展的原因和特征。(1)原因:單一的官方報紙與落后的辦報方式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迫切呼喚著適合普通民眾閱讀的大眾報業的產生。通過考察其歷史,歸納起來有兩大方面:一是內因,一方面由于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與發展,為報業提供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面,社會形勢的急劇變化,特別是鴉片戰爭前后,人們渴求對動蕩社會信息的需求,這促使了各種報刊不斷涌現。二是外因。主要因素是西方報業產業的發展和文化擴張。(2)特征:以新聞和言論為主要內容,鉛字印刷等編排形式為重要特征。
2.各種報業的發展狀況。(1)傳播洋教西學為主的報紙:出現原因——促進西方科學文化在中國的傳播。(2)商業報紙:出現原因——傳統經濟結構解體與近代商業社會的逐步形成,市民們的近代商業意識不斷得到強化,標志——1872年《申報》的創刊;特點——新聞、言論、文藝副刊和廣告四要素有機結合,尤其以適應近代社會發展工商事業需要的商情和時事為主。(3)政論性報刊:高潮階段——維新運動時期,興盛階段——辛亥革命時期及民國成立后;作用——宣傳政綱的喉舌和開展政治斗爭的工具。(4)通俗性報刊:特點——取材世俗,運筆淺顯,專門滿足市民消閑娛樂的需要,專門分工。
3.國人辦報的狀況。(1)時間、標志:1873年《昭文新報》。(2)近代政治高壓環境中,國人辦報具有相當難度。(3)教師讓學生暢談今天報紙在社會發展、國家建設中起到的作用。
[廣播影視的普及]
這一目主要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1.近代廣播發展狀況。(1)記住發展過程中的幾個“第一”:中國第一座廣播電臺——“大陸報一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臺”;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哈爾濱廣播無線電臺;第一座全國性的廣播電臺——中央廣播電臺。(2)播放內容的變化:由早期的新聞、宗教等比較單一的節目向著言論、教育、娛樂、社會乃至宗教等多方面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