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選修一 第九單元第三課《百日維新》學案學習目標:識記:光緒帝變法的內容。 理解:分析維新運動發展的原因和政治實踐。 運用:結合維新變法的內容評價光緒帝變法。 學習重難點:重點:百日維新的背景及其基本內容。 難點:對百日維新的評價 學習過程:學前思考: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借口兩名傳教士被殺,突然出兵占領膠州灣,并無理要求租借膠州灣。 “膠州灣事件”后,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險。光緒皇帝立志變法圖強,遂采納康有為建議,下詔“明定國是”,進行變法。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面對這一局勢,光緒帝加緊推行新政。“百日維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進行的?它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如何評價光緒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學習知識:一、百日維新的背景1、列強瓜分中國 (1)1897年,德國軍隊強占 ;俄國強占了大連、 兩港。 (2)1898年,法國租借廣州灣;英國強行租借后來被稱為“ ”的地區和威海衛。 2、維新運動從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 (1)康有為不斷上書皇帝 ①1897年,康有為兩次上書光緒帝,由于他任職的 拒絕代呈,光緒帝未看到這份奏疏,但是這份上書被傳抄,并在天津、上海的報刊上刊行,產生了重大影響。 ②李鴻章等奉旨在 對康有為問話,并將康有為的新奏疏轉呈光緒帝。在新的上書中,康有為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全面改革,提出開制度局,商討變法全局,高待詔所,接受天下人上書。這份奏疏后來被稱為《 》。 ③康有為還通過總理衙門向光緒帝進呈了《日本變政考》《 》等書籍;康有為的主張引起了光緒帝的強烈共鳴,堅定了他開展維新變法的決心。 (2)維新團體的建立 ①1898年春,康有為在北京組織了保國會,以保國 、保教為宗旨。 ②在保國會的影響到下,保浙會、保川會、 等到相繼成立,維新變法的浪潮激蕩全國。 3、愛國官員的要求;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嚴峻形勢,愛國官員,甚至像 這樣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 思考:如何認識張之洞等人支持變法的行動? 歷史縱橫:保國會的宗旨和性質是什么? 二、百日維新的概況1、開端:在康有為等到人的推動下,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 》,宣布變法。歷史上稱為戊戌變法,這次變法歷時共103天,又稱“百日維新”。 2、維新變法的基本內容 (1)政治方面:告誡廷臣舍舊圖新,力行新政;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隔;諭令各省 舉薦新政人才;精簡機構,裁減 ;取消 由國家供養的特權,準其自謀生計。 (2)經濟方面:京師設立農式商總局,保護和獎勵發展農式商業,提倡興辦農學會;提倡私人開辦工廠,采用機器生產;獎勵 ,許以專利;修筑鐵路,開采礦產,在京城設立鐵路、 總局,鼓勵商辦鐵路、礦業;改革財政,創辦國家銀行,編制國家預算和決算;興 ;裁撤驛站。 (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舉制度,廢除八股,改試策論;在各地成立中小學堂,在京師設立 ,改書院為 ,鼓勵私人辦學,選派學生到海外留學;籌設鐵路、礦務和醫科等到專門學堂;準許民間創辦報館、學會;設立 、組織翻譯外國的書刊。 (4)軍事方面:精練陸海軍,添造 ,增強海軍實力;軍隊使用洋槍,按新法練兵;裁撤 軍隊,節約餉銀;等等。 3、歷史意義 (1)進步意義:光緒帝的變法上諭,基本上反映了維新派的愿望和要求,這些措施的推行,有得中國 的發展和先進科學文化的傳播,并給民族資產階級提供了參與 的可能性,初步支援了封建統治秩序,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2)局限性:光緒帝沒有采納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先前提出的“ ,大開國會”、設立 等主張。 思考:對光緒帝沒有采納措施的認識。 學習總結: 學生自主總總結學習收獲。寫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知識的遷移與運用:一、選擇題1、面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救亡與變法的呼聲再起。下列關于資產階級維新派活動和影響的表述,錯誤的是 a、著有《勸學篇》,全面維護封建綱常名教b、主張學習日本明治維新,進行全面變革 c、進呈《日本變政考》幫助光緒帝堅定變法決心 d、成立保國會等,促使變法浪潮激蕩全國 2、百日維新措施中,直接觸及頑固派利益的是 a、提倡官民上書言事 b、改革財政,編制預算決算 c、撤并政府機構,裁汰冗員 d、設立農工商總局,鼓勵發展工商業 3、下列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主張,被光緒帝在進日維新中采納的有 ①撤并政府機構 ②改革科舉制度 ③實行君主立憲 ④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4、標志著戊戌變法運動達到高潮的事件是 a、公車上書 b、保國會成立 c、百日維新 d、進呈《上清帝第六書》 5、下列關于戊戌變法的評價,錯誤的是 a、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b、沒有反映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c、有利于科學文化的傳播 d、初步動搖了封建統治秩序 6、1897年后,推動維新運動由理論宣傳轉入政治實踐階段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國面臨的嚴重民族危機 b、康有為維新思想的宣傳 c、光緒帝的支持 d、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7、戊戌變法法令中直接打擊了封建守舊勢力的措施是 a、精簡機構、裁汰冗員 b、鼓勵官紳士民上書言事 c、向海外派遣留學生 d、提倡私人開辦工廠 8、戊戌變法法令中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是 a、設京師大學堂 b、保護和獎勵農工商業 c、改革科舉制度 d、取消旗人由國家供養的特權 9、面臨瓜分大禍的嚴重危機,康有為的活動有 ①《上清帝第六書》 ②成立保國會 ③幫助光緒帝推行變法 ④寫了著名的《勸學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0、戊戌變法法令中直接打擊了守舊勢力的措施有 ①裁汰冗員 ②廢除八股取士 ③設立農工商總局 ④取消旗人由國家供養的特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潮是 a、康有為《上清帝第六書》 b、百日維新 c、保國會的建立 d、康有為向光緒帝遞呈《日本變政考》 二、非選擇題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會以國地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困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全。……保國家政權土地,保人民種類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保國會章程》 材料二: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彈劾,詆毀保國會“名為保國,勢必亂國……徒欲保中國四萬萬人,而置我大清國以度外”。光緒帝為此說:“會為保國,豈不大善?”下令將文悌革職。 ——《戊戌變法》全刊第二冊 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社會背景?據材料歸納保國會的宗旨。 (2)文悌代表哪一集團?其彈劾保國會理由有哪些?據材料二指出光緒帝支持保國會的根本目的。 (3)據材料二分析保國會夭折的原因。 (4)據材料指出保國會的性質,并分析其影響。 思路解析:(1)問社背景主要從材料一前半部分歸納;宗旨主要從后半部分歸納。(2)問從文悌奏折可以看出他的目的是維護“大清國”利益,應屬于守舊勢力。光緒帝的目的應結合材料“會為保國”分析。(3)問結合材料二守舊勢力的攻擊分析。(4)問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總結。 參考答案:(1)民族危機日趨嚴重。保國、保種、保教。 (2)守舊勢力。保國會“亂國”,保百姓不保清王朝。維護清王朝統治。 (3)守舊勢力的攻擊和破壞。 (4)保國會是維新派發動和組織的愛國救亡團體。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