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第2課 維新運動的興起●課程標準: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并分析其特點。●學習要求:簡述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張和特點。●知識疏理:維新思想的產生、發展與傳播1、早期改良思潮(19世紀70年代)原因:[1] 根本原因: 的產生;[2]西方 思想的傳入。代表人物:王韜、薛福成、鄭觀應主張:[1]向西方學習,變法圖強[2]經濟方面:振興工商業,發展 ;“商戰”;[3]政治方面:設議院,實行 ;影響:[1]反映了 的利益和要求(階級屬性);[2]為后來的 準備了條件。局限:[1]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不成熟);[2]沒有付諸實踐。2、九十年代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及維新思想的發展維新思想發展的原因:[1]早期維新思想奠定了基礎;[2] 的初步發展(根本原因);[3] 的空前加劇。康有為[1]萌發變法思想:1888年第一次上書;[2]闡法變法理論:a、提出“三世說”(“據平世””“升平世”“太平世”);b、理論著作:《 考》、《 考》[3]1895年“ ”:使維新思潮發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4]1895年創辦《中外紀聞》(北京)[5]1895年成立強學會(北京):中國第一個 政治團體;梁啟超[1]協助康有為寫成《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2]1895年與康有為共同領導“公車上書”;[3]1896年在擔任《 》主筆期間,發表《 》(上海)明確提出中國要 譚嗣同[1]發表《仁學》,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2]協助創辦并主持時務學堂嚴復[1]1897年在天津創辦《國聞報》;[2]翻譯西方著作《天演論》,闡述變法圖存。●討論提高:a、思考提高:康有為的宣傳維新變法的理論著作有哪些?其理論根據有何特點?試分析其原因。b、合作探究:在維新宣傳中,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的政治主張各有側重,試比較異同。●練習鞏固:1 .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是早期維新思想進一步發展。這里的“進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 ②要求進行政治領域的變革③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政治運動 ④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1895年,維新思潮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其標志是a.強學會的成立 b.《中外紀聞》創辦 c.“公車上書” d.保國會成立3.梁啟超在《變法通議》的文章中倡導在中國實行a、君主立憲制 b、民主共和制 c、三權分立制 d、君民共主制4.被稱為近代中國“精通西學第一人”的是a、康有為 b、梁啟超 c、嚴復 d、譚嗣同 5.維新思想發展過程中明顯體現出中西思想結合的是a.嚴復 b.鄭觀應 c.王韜 d.康有為6.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寫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麥對人說:“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啟超這段話的根本意圖是 a.證明中國進行社會政治變革的必要性 b.尋找甲午中日戰爭日勝中敗的原因c.批評洋務運動未能使中國富強 d.比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異同7.維新變法運動時期,康有為主張“我朝變法,但采鑒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實行a、君主專制 b、聯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憲制8.康有為是“跪著造反”的,其中的“跪著”主要是指( )a、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沒有實權的皇帝c、變法沒有及時實行早先提出的設議院、開國會、定憲法d、沒有和封建主義思想徹底決裂(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皇上現在之權,行可變之事。材料二:勿去舊衙門,而惟增新衙門;勿黜革舊大臣,而惟漸擢小臣;多召見才俊志士,不必加其管,而惟委以差事,賞以卿銜,許以專折奏事足矣。材料三:假日本為向導,以日本為圖樣,------開制度民政之局,撥天下通達之才,大誓群臣以雪國恥。俄日深入堂奧,-------山海無關,渤海非塞,千年形便,于今大反。材料四:日本亦至二十年始開議院,吾今于國會,尚非其時也。------民智不開,遽用民權,舉國聾聵,守舊愈深,取亂之道也。請回答: (1)材料一稱“現在之權”,指的是什么?康有為講這話的含義是什么? (2)從材料一和材料二看,康有為言論的目的何在?反映了什么實際問題? (3)在材料三中,康有為提出了怎么的方案,根據材料內容指出提出這種方案的原因? (4)從材料四中可以看出康有為的言論表明出什么意圖? (5)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康有為的主張呈現出哪些顯著的特點?這些特點說明了什么? 10、康有為在《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維護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為主張變革的先師;而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卻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歷代專制之護符”。 請結合不同時代的特點,分析上述現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