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公元1396年,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匈牙利國王親率匈牙利、波蘭、捷克、法國、德國以及意大利熱那亞、威尼斯等城市騎士組成的聯軍,在多瑙河尼科堡與土耳其軍大戰,結果歐洲聯軍又被土耳其軍打敗,澳斯曼帝國趁勢吞并了幾乎整個巴爾干。正當奧斯曼帝國氣勢洶洶,不可一世時,公元14xx年,自稱是成吉思汗的繼承人,夢想征服世界的帖木耳汗,率領20萬蒙古鐵騎與奧斯曼帝國土耳其軍隊在安卡拉附近的原野展開激烈的戰斗。驕橫一世的土耳其軍隊被蒙古鐵騎徹底擊敗,強大的奧斯曼帝國臣服于帖木耳汗國,一度開始衰落。 公元14xx年,帖木耳汗在遠征中國途中去世,帖木耳汗國隨之瓦解。奧斯曼帝國在經歷失敗后,于15世紀上半葉又重新崛起,開始對外征服侵略。 公元1453年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17萬大軍、300多艘戰艦,分水陸兩路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發起進攻。 公元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人突入君士坦丁堡,在城里劫掠燒殺三天,將千年古城化為一片瓦礫。奧斯曼帝國占領居士坦丁堡后,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意為“伊斯蘭教的城市”,并做為自己的國都。 16世紀上半葉,奧斯曼帝國達到極盛,它先后侵入伊朗,占領埃及、敘利亞、巴勒斯坦,兵臨維也納,成為歷史上又一個地跨亞、非、歐的大帝國。 17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內外交困中迅速衰落下去。拿破倫遠征軍的入侵:(1789~18xx年)給埃及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同時也猛烈沖擊了埃及封建社會結構,結束了它與世隔絕的狀態,從而揭開了埃及社會大變革的序幕。此后幾十年里,長期停滯不前的埃及社會在劇烈的動蕩中開始向前邁步。
金字塔 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埃及國家的象征。
埃及胡夫大金字塔的塔高乘上10億所得的數,和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相等;穿過大金字塔的子午線把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用2倍塔高除以塔底面積等于圓周率。以上這些都是巧合嗎?科學家還發現,金字塔似乎具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它作用于人體或其他物體,會產生某些奇異的效應。最初發現金字塔具有一種神秘力量的是法國人鮑比,他進入大金字塔里考察時,發現塔內溫度較高,但殘留于塔內的生物遺體卻不腐爛,反而脫水變干,保存久遠。因此,鮑比推測塔內可能有某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在起作用。 20世紀30年代,一群科學家發現在一座金字塔塔高1/3處有一只垃圾桶,桶內有一些死貓死狗之類的小動物尸體和一些水果。使科學家們驚奇的是:盡管桶內濕度相當大,可是這些尸體非但沒有腐爛變質,反而脫水變成“木乃伊”。有人回國后,按照金字塔的比例,造了一座小金字塔,并把一只死貓放在位于塔高1/3的地方,結果,死貓不久也變成了“木乃伊”。這其中的奧秘,還有待有進一步研究才能揭開 。
第八單元第一課 從鎖國走向開國的日本學習目標:識記:幕府統治的建立,封建等級制度,鎖國政策與封建統治的動搖;“黑船事件”《日美親善條約》,鎖國走向開國;殖民勢力的進一步滲透,社會危機的進一步加劇。 理解:幕府統治的實質及鎖國政策的影響;東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開國門;封建領主經濟的瓦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階級矛盾的尖銳、民族危機的加深、導致了日本社會危機的加劇。 運用:探究幕府統治危機與明治維新的關系。學習重點: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社會狀況及危機 學習難點:日本由鎖國走向開國的主、客觀因素分析。 學前思考:17世紀初,日本社會進入到德川幕府統治時期。德川幕府統治時期統治階級主要有哪些?實行怎樣嚴格的等級制度?鎖國政策產怎么回事?有何影響?自主學習一、德川幕府的統治1、德川幕府統治的建立: 2、統治階級的構成 (1)天皇名義上是國家最高統治者,雖然享有崇高的威望,但沒有 。 (2)幕府的首領將軍是最大的 。 (3)藩的首領大名享有藩的 統治權,但他必須聽命于將軍。 (4)將軍和大名都養有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構成了幕府的 。 3、統治措施 (1)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 ①目的:鞏固 統治。 ②概況: (2)推行鎖國政策 ①目的:防止 勢力對日本的侵入。 ②措施: ③影響:使日 本基本上同世界其他地區隔絕。 二、19世紀日本幕府統治的內外危機1、內部危機: (1)農民受到沉重的剝削與壓迫,起義不斷。 (2) 不滿幕府的嚴格限制和掠奪。 (3)一些中下級武士迫于生計,不得不屈身從事過去瞧不起的 ,或手工業,逐漸產生了反抗思想。1837年 在大阪領導武裝起義,表明日本封建社會的統治基礎已經開始動搖。 2、民族危機——西方國家對日本的侵略 (1)表現: ①黑船事件: 年,美國海軍準將佩里率領艦隊強行闖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關系和進行貿易。 ②1854年,美國同幕府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內容包括: ③此后,英國、 、荷蘭和 等國也迫使日本簽訂了類似的不平等條約,日本被迫允許西方國家設置租界,接受所謂的議定 制度。 (2)影響: ①日本的主權遭到踐踏,陷入了 的危機之中。 ②日本的社會危機進一步加劇。 三、日本社會危機加劇1、人民的反抗斗爭高潮 (1)原因 ①日本開國以的后,歐美國家的廉價工業品大量傾銷日本,同時從日本把生絲、棉花等原料不斷運回本國,日本的傳統的 遭受沉重的打擊,手工工場紛紛破產,大量工人失業。 ②西方商人利用日本市場和國際市場黃金價格的差額,用 在日本大量套購黃金,造成日本黃金大量外流,錢價下跌,米、鹽等生活必需品價格暴漲,經濟的混亂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2)表現:走投無路的民眾紛紛揭竿而起,許多地方的農民和貧困 發動起義,社會動蕩不安。 2、日本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1)客觀原因: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殖民侵略的刺激。 (2)表現:①在生絲和茶葉等生產部門,生產技術和 不斷等到改進,一些生產和經營相關產品的富裕農民、工場主和商人經濟實力有了較大的增長。 ②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從國外購進機器,建立 。 3、幕府統治基礎的動搖:在長期受到幕府排擠的長州、 等西南諸藩,大名們看到了幕府的軟弱無能,開始采取自強的改革措施,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探究問題:閱讀課本圖片: 圖一: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運進日本 圖二:外國商人檢驗日本的出口生絲 圖三:薩摩藩建立的機械工場舊址 思考:三幅圖片反映了日本當時怎樣的社會狀況? 閱讀課本日本的封建等級示意圖 思考:日本的封建等級制度是如何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