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課 王安石變法的歷史作用
積極作用:
(1)在經濟方面,使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同時,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2)在軍隊方面,節省了軍費開支,同時也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有效的解決了冗兵的問題。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舉考試的內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養了大批學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變法使得宋朝的國力由弱轉強,一度扭轉了統治危機,積貧積弱局面有所改變,短期內取得了富國強兵的效果。
局限性:
①變法沒有觸動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的危機。
②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
★教學小結:
11世紀,北宋王朝出現了嚴重的社會危機:國內階級矛盾尖銳,外部面臨嚴峻的邊患危機,形成了“積貧積弱”的惡劣局面。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之下,為了克服封建統治危機,范仲淹主持了以改革吏治為中心的慶歷新政。但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對,新政曇花一現,一年多就夭折了。
面對更加嚴重的社會矛盾,王安石接過了革新的大旗,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慶歷新政是整頓吏治為中心的局部改革,而王安石變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多個領域。變法以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為總方針,以富國強兵為主要目的。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后,雖然都不免有或大或小的弊端和局限,最后也沒有擺脫失敗的命運。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促進了社會發展,具有進步意義。
在北宋中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銳的情況下,王安石大膽改革,在與反對派的斗爭中高舉“三不足”的理論武器,駁斥了反對派的謬論,顯示了他過人的膽識、智慧、能力和勇氣。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地主階級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通過對王安石變法的學習,我們應該明白:改革是歷史發展的要求和產物;改革是革除社會弊政,促進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權和私利,因而會有阻力,甚至充滿了尖銳的斗爭。
三、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從上述意見,你能看出他們對變法的不同態度嗎?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態度怎樣?
參考答案提示:文彥博反對變法;王安石主張變法;宋神宗支持變法。
★本課測評:
1、王安石變法被廢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提示:(1)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撓和破壞是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2)宋神宗在變法后期的動搖。(3)宋神宗死后,司馬光任宰相,廢除了新法。(4)在變法過程中,由于用人不當,出現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現象。
2、試評價王安石變法的歷史作用。
參考答案提示:(1)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2)變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3)王安石變法促進了經濟發展,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進步。(4)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為出發點,農民的處境沒有根本的改變,負擔依然沉重。
★學習延伸: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