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光合作用
4.電能轉換成的活躍的化學能,貯存在什么物質中?5.能量轉換的場所?
要求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判斷、推理、討論后得出結論。
三、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學生活動>回憶必修課中暗反應的知識,比較本節與必修的關系回答:
1.atp和nadph參與暗反應階段的什么過程的反應?
2.在此過程中能量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以及場所在哪?
<教師補充>1.一個被還原的物質再氧化時是吸收能量還是釋放能量?
2.atp和nadph在不同階段自身不斷氧化還原的變化情況以及在光反應和暗反應階段的聯系中所起的作用。
小結: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內容中,要點集中為能量轉換中的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這兩個能量轉換步驟及相應的物質變化。(課件展示全過程及列表比較各過程中物質和能量變化)
反應階段 能量變化 物質變化
光反應 光能轉換成電能 水在光下分解
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 nadph和atp的形成
暗反應 co2的固定
活躍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co2的還原及糖類等有機物的形成
課堂練習(見課件)
二 、c3植物和c4植物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通過觀察c3植物和c4植物葉片的永久橫切片,使學生識記c3植物和c4植物在葉片結構上的區別,并以此了解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點(識記)。
(2)c4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明顯提高的原因(知道)。
2.態度觀念方面
通過對c3植物暗反應發現過程的介紹,使學生了解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以此培養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3.能力方面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對生命現象及背景材料的分析歸納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c3植物和c4植物在葉片結構上的區別及c3植物光合作用的特點。難點: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點。
教學模式:實驗觀察——材料分析——概括歸納。教學手段:實驗觀察、材料分析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課時安排:一課時
設計思路
提供原始材料,使學生了解美國化學家卡爾文對c3植物的暗反應的研究成果,引出c3植物的發現過程。通過用顯微鏡觀察c3植物和c4植物葉片結構,了解c3植物和c4植物的葉片結構的不同從而進行c3途徑和c4途徑的教學。
教學過程:一、引言
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內進行的一個復雜的能量轉換和物質變化過程,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由于光合作用如此重要,它很早就吸引了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一個世紀以來,為了探尋光合作用的具體化學反應過程,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誕生出眾多的科學巨人,如在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海爾豪特、普利斯特利、薩克斯、恩吉爾曼、魯賓和卡門等,其中美國化學家卡爾文因揭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暗反應的機理而獲得了196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