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第七課《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
剛才在楊威的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讓我在男團和全能上做出割舍,我一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團體(因為男團這枚金牌承載了我們體操人太多太多的付出和努力)。這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分析回答:我們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
這幾年,教練組一直在后面使勁推著我們前進,就那么一腳一腳把我揣上了冠軍的領獎臺,那是不是意味著成績的取得都是男團的功勞,可以忽視楊威的作用呢?這說明什么道理呢?
學生分析回答:不是,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下面給同學們一點時間把表格填寫完整,并按照表格的內容把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在教材中明確下來。
整體與部分
區別
⑴含義不同
⑵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體居于主導地位,統率部分;部分處于被支配地位,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聯系
(1)相互依存(2)相互影響(3)相互轉化
部分制約整體,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
⑴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
⑵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發展
第二部分 系統優化的方法
全局和局部的關系作為一對古老的范疇在哲學上稱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作為現代系統論的新概念,又叫系統與要素的關系。二者在一定意義上是等同的,下面同學們按照提綱自主學習,落實知識點,認真體會其中的方法,然后老師讓大家設計方案,并檢驗大家的學習成果。
引導學生自主看書,列出提綱:
1.系統的含義
2.系統的基本特征
3.要求
檢驗自學成果:
設置活動1:游戲《同舟共濟》規則:每組可選2-3人。
1.每人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支撐棒子,其他四指不可碰到棒子。
2.食指必須平伸,不可勾到棒子。
3.食指不能離開棒子,離開了就得重來。
4.小組成員齊力將棒子從胸前往下移至地面。
每組會有一位裁判,監督有無違反規則者,最后以先移至地面者獲勝。
并找獲勝的同學談談取勝的原因,是如何安排的?
設置活動2:設計方案:如何合理安排燒水沏茶?
媽媽讓小明給客人燒水沏茶。洗水壺用1分鐘,燒開水用15分鐘,洗茶壺用1分鐘,洗茶杯用1分鐘,拿茶葉用2分鐘。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這些工作用20分鐘。為了使客人早點喝上茶,按你認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鐘就能沏茶了?
學生分析,設計方案:
方案1:洗水壺1分鐘-燒開水15分鐘-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沏茶。
方案2:洗水壺1分鐘-燒開水15分鐘(同時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沏茶。
以上兩個方案設計給我們什么啟示,他們是如何安排與考慮的(系統優化的角度觀察和處理問題)?
學生歸納、分析,教師引導。
得出結論:著眼于整體性原則、遵循有序性原則、注重優化趨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統籌考慮,優化組合。
教師引導:
以上要求中整體和部分哪個有所強調,哪個沒有強調呢,這就是說“整體與部分的關系”與“系統與要素的關系”是有區別的,不能完全等同。至于系統論中講的層次性、有序性原則等,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就沒有。所以,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與系統和要素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是等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