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解析】根據圖表的內容,實際上它將人的健康分為幾種性質不同的狀態,分別是健康,非健康,死亡三種,然后ph的值在這些狀態之間的變化都是量變,因為事物的性質沒有變。而從健康到非健康,從非健康到死亡這些變化才是事物的質變,所以根據此我們判斷上述說明只有a是正確的。
3、(09全國ⅰ29)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磨難,同時又促使人類更加自覺地去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進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從災難到進步,其中體現的深刻哲理是
①“災難”和“進步”作為矛盾雙方,包含著向對立面轉化的趨勢。
②“災難”向“進步”轉化是無條件的,體現了矛盾雙方的互相貫通。
③“災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進步”轉化,體現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災難”促進“進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某些外因的決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②的說法錯誤,矛盾雙方的轉化是有條件的而不是無條件的,④的說法錯誤,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外因不能起決定作用,所以本題只能選 b
【名師心得】
誤區一:質變等于發展
質變是一種根本性質的變化,事物的發展最終是要通過質變來實現的,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但質變有兩種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進的質變,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質變。而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向上的、前進的質變才是發展。
誤區二:事物的發展就是直線式前進的。
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但事物的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為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新事物本身存在弱點和不完善的地方,人們對新事物的認可也有個過程。舊事物在開始往往比較強大,因而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
【考點演練】
1、《紅巖》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閱有關檔案、走訪烈士的戰友、搜集先烈們感人事跡的基礎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這啟示我們要
①堅持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 ③堅持主觀與客觀相統一 ④重視做好量的積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中國的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常常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下列組合選項中,兩者都蘊含量變引起質變哲理的是
a.干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b.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d.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人生的陰影,是自己遮擋陽光造成的!边@句話意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