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政治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答案 整體與部分是事物普遍聯系的一種形式。在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與改善民生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改善民生是社會建設的重點,對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關鍵作用;同時,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會建設的全局中,統籌兼顧,合理安排。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持續關注,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維護和發展了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
10、解析 本題考查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設問中“聯系的觀點”這一知識限定語,結合材料分析,最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之于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就是部分對于整體的關系。運用這一理論組織答案即可,注意理論結合材料。
答案 事物是普遍聯系的。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要求我們把握整體與部分的辯證統一,處理好整體與部分(全局與局部)的關系,只有改善最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才能改善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11、解析 本題屬于限制性、體現型主觀題。正確解答的前提是對整體與部分關系的準確把握和對材料信息的解讀。作答一定要做到觀點與材料的統一。
答案 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是一個有機整體。水的供給與需求,上中游地區用水與下游地區用水,生產用水、生活用水與生態用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部分影響整體,中上游地區生產、生活過度用水是導致黃河斷流的重要原因。整體決定部分,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著眼于整體,尋求最優目標,正確認識和處理水的供給與需求的矛盾,統籌安排上中下游用水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實現了連續8年未斷流的目標。
第八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解析 本題考查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查閱、走訪活動的基礎上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只有在此基礎上塑造的人物形象才能符合烈士自身的實際情況,這是主觀符合客觀的體現;多次查閱、走訪活動是量的積累。四個選項都是材料帶給我們的啟示。
答案 dw.w. 2、解析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要對古詩文有相應的理解。“干淘萬漉”、“鍥而不舍”是量變的不斷積累,“到金”、“金石可鏤”是量變的結果,是質變。答案為a。b中,“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c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d中“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均蘊含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哲理。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體現的是意識的能動作用,“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揭示的是符合規律的現象。
答案 a
3、解析 本題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旨揭示的是人生的陰影多是由于自己造成的,因此,答案為c。d表述錯誤,ab與材料無關。
答案 c
4、解析 本題考查調動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千帆”“ 萬木春”“新葉”“ 前波”與“沉舟”“病樹”“ 陳葉”“ 后波” 分別屬于新舊事物,答案為b。②體現的是聯系的觀點,④體現的是量變與質變的關系。
答案 b
5、解析 行政機構改革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這表明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a錯誤。b、d本身表述正確,但不符合材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