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類型
師 (總結)可見,水稻生產是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精耕細作的集約農業,水稻單產量較高,是人類喜食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因而在世界上許多地區均有分布。
(師提出問題)水稻能否實現機械化作業?
生 能,日本在這方面就有了很大突破。
(拓展提升)水稻喜溫喜濕,一般分布在氣候較為濕熱的地區,我國緯度較高的東北平原能否種植水稻?為什么?
生 (討論回答)能。因東北地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能滿足水稻生長的水熱需求。
師 是這樣的。我國農業分布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在東部和南部的廣大地區都有大面積的水稻種植,而且我國是世界上稻谷產量最多的國家。
(承轉)那么,我國南方與北方的水稻種植特點一樣嗎?
生 不一樣,南方多水田,北方為旱稻。
師 回答正確。由于氣候條件的不同,我國南北方的土地景觀呈現出很大的差異,南方由于降水豐富,耕地多為水田,北方由于降水較少,多為旱地。
課件展示:
教材圖片,圖3-21,圖3-22及圖3-23。
師 請看畫面,我國的耕地可分為兩大類,即水田和旱地,那么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在分布上有什么規律呢?請同學們觀看材料并分析討論,完成下表內容的填寫。(斜體部分學生填寫)
課件展示:表格
類型 特點 分布
水田 平地水田 主要是指種植水稻及其他水生作物、每年有季節性積水的農田 集中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南方地區,在北方水源條件較好的地方,水田多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
梯田水田
旱地 平地旱地 通常是指種植旱地作物、一般不需要季節性灌溉的耕地。包括有灌溉條件的水澆地和一般旱地 集中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在不具備灌溉條件的南方丘陵山地亦廣泛分布
坡地旱地
生(合作探究,完成上表。)
師 (對學生所填內容作評價總結。)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農業地域類型及農業生產類型。所學知識與生產實際聯系密切,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一個勤看、多想、多聯系的習慣,充分利用實例來說明問題,并能達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答當地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做到熱愛家鄉、保護環境。
板書設計
第2課時
活動與探究
活動與探究一
課題:當地農業主導因素分析
過程:查閱當地的有關資料,如自然條件方面的氣候、土壤等資料。人口、耕地總數、農業科技水平等社會經濟資料。到農田中調查。
結果:形成調查報告。
活動與探究二
活動與探究課題的題目:調查某種農產品的商品率
活動與探究的內容:影響農產品商品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計算某種農產品的商品率?
活動與探究的過程、方法:先從當地的農業生產類型、主要農產品及商品率、農業區位條件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該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然后解答探究問題。
活動與探究的結果:對家鄉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并寫出調查報告;知道農產品商品率的計算公式:農產品商品率=農產品出售量/農產品總產量×100%。
●追蹤練習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兩個是正確的)
1.下列不屬于美國中部平原發展商品谷物農業優越的區位條件有( )
a.地勢平坦開闊,土壤深厚、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