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
建國號 初步建立政權 正式建立政權 鞏固政權 元氣大傷 政權覆亡
三、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前期)與《資政新篇》(后期)
1.《天朝田畝制度》(1853)
(1)根源:【設問】天朝田畝制度產生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鴉片戰爭后,人民受雙重壓迫,土地高度集中,是產生的社會根源;明末農民起義已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是產生的歷史根源;農民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自身局限是其階級根源;自給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是根本因素。
(2)內容:
【設問】:《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土地問題為核心。(從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國的土地制度,但實際上它不僅涉及土地問題,同時還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司法等各個方面的社會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因為以土地問題為核心,所以稱為《天朝田畝制度》。)
【過度】那我們來看看它是怎樣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的,均分配土地的原則和分配方式又是怎樣的。
① 土地分配問題:
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方式:以戶為單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
【探究】這里“天下田”是誰的?反映了農民階級的什么要求?從中得到的認識是什么?
【答】“天下田”:包括地主階級的土地拿來收歸公有,分給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數人口的農民來耕種。
要求:反映了農民階級要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擺脫封建剝削,獲得土地的迫切要求。
認識:像《天朝田畝制度》這樣,把農民的斗爭目標提出的如此明確,這還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他把農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鮮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過渡】:(教師簡述)《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平均分配土地,一是依據人口,不論男女,以戶為單位,人多就多分,人少就少分;二是依據地力,把好壞田搭配著分;三是依據豐荒情況,由荒處遷豐處以賑濟荒處;四是依據年齡,凡十六歲以上的人都可得到土地,十五歲以下就減半。如此細致的規定,真可謂是“平均了”。 太平天國除了平均分配土地以外,還平均分配產品。
②產品分配問題:原則:“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
方法: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圣庫。
③目標:建立“四有二無”的理想社會
【過渡】:通過這些詳盡而細致的規定,太平天國設計的理想藍圖,能否實現呢?
(3)評價:
【設問】:請同學們從《天朝田畝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則和方法入手,并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思考這一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其中兩組討論原則,兩組討論方法,兩組討論環境條件)
教法探討:可以設計幾個小問題,采取層層剝筍的辦法,由淺入深、由表入里,循循善誘,使學生學會使用辨證唯物主義方法評價歷史現象。
問題一:在封建社會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什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最大特征是?(土地是私有財產,地主占有廣大土地)
問題二:《天朝田畝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張對該制度有何影響?(主張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農民階級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它的積極意義在于?(具有強烈的反封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