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
第二,提出的背景不同。《天朝田畝制度》是在定都天京后不久,太平天國處于強盛時期;《資政新篇》是在天京變亂后,處于衰弱時期。
第三,群眾基礎不同。《天朝田畝制度》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藍圖,因而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資政新篇》不是農民實踐的產物,而是洪仁玕接觸西方文化后的設想,不具備實施的社會條件。
第四,作用不同。《天朝田畝制度》直接推動了太平天國的蓬勃發展;《資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未能付諸實行。
從上面的比較可看出,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但“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的理想,比起“天朝田畝制度”的平均主義理想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反映太平天國運動由傳統意識向近代觀念轉變的軌跡。
四、太平天國的歷史意義和教訓
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狠狠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它的失敗,說明農民階級作為小生產者的代表,缺乏科學理論武器的指導,承擔不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
【探究】:由于太平天國運動發生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所以與以往歷次農民戰爭相比較,呈現出怎樣的新的時代特征。
【答】。
(1)反封建的同時反侵略,從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質。
(2)一些領導入主張學習西方,向西方尋找真理。從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到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都受到西方影響。
(3)制定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4)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而失敗。
(5)作為“亞洲革命風暴”的組成部分,太平天國還同其他國家人民反殖民主義斗爭相互推動、相互影響。
4.探討作業
學術界對太平天國及其領導人洪秀全的評價,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意見認為,太平天國是一場反封建反侵略、推動歷史前進的愛國運動,洪秀全作為正面人物和農民革命家應予以肯定;另一種意見全面否定太平天國運動,認為洪秀全是一個“災星”、“邪教主”、“暴君”。那么,實際情況是怎樣呢?洪秀全在歷史上究竟起過什么作用?
【思路】對于前一種觀點教材中多有介紹;對于后一種觀點,需要查找一些資料來加以解釋。對洪秀全的錯誤,我們應當正視,但要從當時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苛求于前人。神化洪秀全固然是不對的,但鬼化洪秀全更加荒唐。因為那種把他貶斥為“邪教主”、“魔鬼”來全面否定太平天國運動的觀點,既違背了歷史的真實,也背棄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還洪秀全偉大的農民革命領袖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結論。
5.小結:鴉片戰爭以后,清朝國內階級矛盾空前激化,農民起義,風起云涌.然而,這一時期的農民戰爭,已不同于以往的農民戰爭.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就體現了新時代農民戰爭的特點.太平天國的一些領導人,開始向西方尋求真理,探索中國獨立、富強的途徑,勇敢地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務.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高峰,進一步反映了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矛盾和革命任務的巨大變化.
6.課堂檢測:精選幾個練習通過多媒體投影。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