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太平天國運動
問題三:中國歷史上所爆發的農民起義舉不勝舉,與以往歷次農民起義所提出的口號相比,《天朝田畝制度》意義在于?(是幾千年農民反封思想結晶;是農民階級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綱領。也是使太平天國運動成為中國歷代農民戰爭最高峰的重要標志之一)
【過渡】:從這里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天朝田畝制度》具有鮮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⑴進步性——革命性:是幾千年農民反封思想結晶;是農民階級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綱領。也是使太平天國運動成為中國歷代農民戰爭最高峰的重要標志之一
問題四:《天朝田畝制度》所描繪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它是否代表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
問題五:《天朝田畝制度》中關于勞動產品的分配采取何種方式?(絕對平均主義)它是否能夠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不能)為什么?(超越了人民的覺悟)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體現的是一種違背社會發展規律的絕對平均主義。(階級局限性)農民是小生產者,他們要實現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小生產決定了他們的覺悟是自私的,平均主義滿足了他們要求土地的愿望,但“從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分配原則,又超越了他們的覺悟,無法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
【過渡】:我們從進步性與局限性兩個方面分析《天朝田畝制度》的歷史作用,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因素,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實施。天京變亂后,由于國勢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內政、整頓朝綱的方案《資政新篇》。
2.《資政新篇》(1859)
【設問】:《資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內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變亂,國勢大衰,為重振朝綱,提出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系統的新方案。
(2)、內容:①政治:提倡建立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突破了封建專制政體)
②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從根本上瓦解自然經濟,否定重農抑商政策)
③文教:文教上提倡新式學校和文明生活方式
④外交: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
【設問】為什么《資政新篇》沒有真正實行?
【答】缺乏實現這一政綱的社會條件(經濟發展、先進階級)這是根本原因,且戰爭環境也不具備實行這一革新的客觀條件,因此未能真正實行。(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3)評價:
(教師要求學生把《資政新篇》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下分析它的進步性和局限性,)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進步性:這一方案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教師點明洪仁玕不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也不代表農民階級)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順應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方向。
局限性:它不是農民斗爭實踐的產物,沒有反映農民當時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因而未能在農民群眾中引起廣泛影響;中國缺乏發展資本主義的社會基礎,加之殘酷的戰爭環境,也不具備實施的客觀條件,所以根本沒有實行。
(4)比較《資政新篇》與《天朝田畝制度》
第一,二者在社會經濟方面的主張是互相矛盾的。《天朝田畝制度》要求在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資政新篇》主張學習西方,發展工商業和資本主義,實際上主張發展私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