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在確立“皇帝之稱的同時,秦始皇還規定了許多尊君、維護皇帝最高權利的制度和方法,首創了皇帝制度,那皇帝制度的內容有哪些?
從這些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點?(皇位世襲、皇帝獨尊、皇權至上)
(2)秦朝的官制
秦始皇除了皇帝制度還建立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比較完備的官制。
秦朝設置了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什么?“九卿”指什么?各有什么職能?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閱讀第九頁。(學生回答)
秦朝在中央設置了三公九卿,三公等相互牽制,任何人都無法獨攬大權,最終軍政大權完全操縱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證專制皇權不致旁落;九卿則充分體現出“家天下”的特點。除此以外,秦始皇為了鞏固中央統治,還在地方實行郡縣制。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就在新兼并的地區設縣,后來又在邊地設郡。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
請大家看一下第10頁的[學思之窗]
那么雙方各執己見的理由是什么?(王綰:燕齊楚等地距秦朝統治中心關中地區遙遠,不分封皇子鎮守難以控制;只有學習西周的經驗,實行分封制,秦朝統治才能長久。李斯:分封諸侯不利于天子控制,是造成諸侯混戰、天下大亂的根源;歷史是發展的,時代不同了,制度也要改變,郡縣制有利于秦王朝的統治。)
那么秦始皇為什么要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呢?
我們首先來比較一下分封制和郡縣制
分封制 郡縣制
層層分封 中央任命
王權世襲 考察任免
相對獨立 服從中央
分裂混戰 鞏固統一
分封制和郡縣制 都屬于統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地方與中央的制約關系及其地方權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領地等都是世襲的。他們雖然對上承擔一定的義務,但獨立性很大,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在中央政權力量衰弱的時候,被分封者就稱霸一方,形成割據稱雄的局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必然不利于國家的統一。
在郡縣制下,郡、縣長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隨時撤換或調動,郡、縣兩級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機構,權力集中于君主一個人手中。郡縣制的推行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有利于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
那么, 秦朝官僚機構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
特點: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牽制,中央集權,君主專制
作用:確保地主階級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專制統治,標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及影響
最后,我們來看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及影響
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評價具有雙重性,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秦的統治,另外我們也能從秦的滅亡也能看到它消極作用的一面
積極作用
(1) 秦朝疆域的形成
學生看圖指出秦統治范圍
統一后的秦朝疆域非常遼闊,不僅占有原六國的土地,而且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使疆域不斷擴大。《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朝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成為當時的世界大國。
(2) 鞏固統一的措施
主要有:頒布秦律:秦統一后,對商鞅變法以來的法律進行修訂、補充,作為統一法律頒發全國。統一度量衡、貨幣和車軌:戰國時因諸侯割據,各國度量衡差異較大。秦統一后,以商鞅變法時的度量衡為標準,全國劃一。頒布詔書,銘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作為全國標準使用器具。戰國時的貨幣繁雜多樣,秦統一后廢除六國舊貨幣,以圓形方孔錢“秦半兩”為統一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