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確定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皇帝”,自稱“始皇帝”,希望皇位世代傳承,永掌皇權。②秦始皇總攬全國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員由皇帝任免。③特征:皇位世襲,權力不可轉移;皇權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2)中央官制:①中央高官:丞相為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察百官;太尉負責管理全國軍務。②丞相之下還有諸卿,分別掌管著國家的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2.想一想:秦朝政治制度具有權力高度集中的特征,你對此怎樣認識?
提示:①皇位世襲、皇權至上。②皇帝總攬全國政治、經濟、軍事大權。③中央政權組織以皇權為中心,朝中高官互相牽制,互不統屬。
三、郡縣制的全面推行
(1)郡縣制推行:秦始皇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郡下設縣。
(2)地方官僚機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是郡守,上承中央命令、對下督責所屬各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治理民眾,管理財政、司法、獄訟和兵役。郡縣長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議一議:郡縣制的推行有何影響?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權制度有著怎樣的歷史影響?
提示:①通過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②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為歷代沿用,且不斷加強和完善。
四、中央集權制的作用及影響
⑴積極:①結束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奠定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格局,對于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③為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④符合人民的愿望,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⑵消極方面:皇帝權威的加強,大大加強了統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處境日趨惡劣。 4.巧妙設問把學生的思緒引到兩千多年前的歷史情境中:“假如你是秦始皇,你會采取哪些措施鞏固政權?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銷毀兵器,廣修馳道以及“焚書坑儒”,制定法律等等
提示:
【課后研討】
1975年,湖北云夢秦墓發掘一批竹簡,其中記載的《秦律•田律》規定:“春二月,毋敢伐樹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復月,毋敢業草為灰,取生荔,麛(卵)榖,毋……毒魚鱉,置肼罔,到七月而縱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時毋敢將犬以田。”你能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嗎?這說明了在當時的秦朝已經開始注重什么問題?
思路:讓學生在了解秦朝短暫而亡,刑罰殘酷,暴政的同時,也了解秦朝注重環境保護的一面,以突破學生光通過教材了解知識,達到突破教材思維定式的目的。
【本課小結】
戰國時期,各國通過變法,掃蕩了舊奴隸主貴族勢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國家的過渡,加強了君主集權,確立起君主集權的政治體制。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繼承了商鞅變法的成果和實踐了韓非子的理論,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縣制,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秦始皇首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為我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選擇了政治體制的基本模式。不管后來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則沒有發生根本變化。西漢王朝建立后,劉邦承襲了秦始皇所開創的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