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與設計2第二單元教材分析
2.通過對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產工藝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時序和環節的意義
教學時可以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常見的工作流程或生產流程來分析和理解時序和環節的意義。使學生學會閱讀一些工藝機理不太復雜的流程圖。教師要關注學生身邊的世界,引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并把自己的認識與日常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需要讀懂流程圖的場合,知道流程圖有多種表達形式。
3.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
教學中,要牢牢把握:設計流程以分析事物的內在性質、規律和相關因素為基礎,以時序和環節為設計的主要線索將事物按一定的時序分解成若干環節。也要讓學生知道,生活、生產中的流程有“顯性”和“隱性”兩種情況,“顯性”流程相對比較容易描述,“隱性”流程相對復雜,需要大量的試驗和探究才能得出。流程設計中,時序和環節的設定和表達要簡要、明確、操作性強,并且前后連續,銜接緊密,同時環節與環節之間必須是可以切分的。學生對某一簡單流程設計的分析,應根據事物的內在性質、規律和相關因素,對流程設計的時序和環節進行把握。
4.能解釋流程的改進與設備、材料等之間的關系,能概括某種簡單生產流程優化過程中所應考慮的主要問題
生活生產中的技術改進和革新,多說出自對已有生產流程的整體改進或者是對其中中某一環節的改進,其目的不外乎為了提高工作效益、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能耗、保護環境等。在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基于案例分析得出,流程的改進和優化,首先是分析現有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為基礎,再根據分析診斷的結果對流程進行簡化和重組。而流程的改進與優化同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產生與應用是密不可分的,每項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產生與應用都會推動流程的改進與優化。
5.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改進設計,并用文字或圖表說明流程設計方案的特點,或者流程的改進方案的優越之處
學生可以結合生活生產中已經存在的、尚有改進的可能的流程進行討論。流程的選擇很重要,要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流程,讓學生嘗試將流程設計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去,服務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學生理解和改進工業生產中復雜的流傳有困難,可以讓學生結合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中提出有關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總的來說,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典型的技術設計、制作與評價過程,將流程的基本知識應用與技術實踐的過程,掌握流程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問題討論】
1、教材47頁案例分析:連續式淬火的工藝流程
由于缺乏必要的對生產活動常識的了解,本案例又過于復雜,學生對這一案例可能不容易理解,所以我覺得首先應解決學生對淬火這一工藝的認識問題,可以先舉一些生活當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淬火例子。比如鐵錘的淬火,鐵錘敲擊釘子的一端要經過淬火才能堅硬。這樣學生有了基本的認識后再比較鐵錘淬火和軸承淬火的不同點,在比較中不斷滲透案例中有著嚴格要求的的淬火工藝。這樣的講解對后面流程設計中的因素和原則也做了鋪墊。
2、教材52頁案例分析:小鐵錘的加工流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