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同時應看到 , 分配制度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收入分配關系尚未理順 , 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和部分國有單位內部平均分配情況并存 ; 農民收入增長趨緩 , 一些城鎮居民生活困難 ;分配方式不規范 , 分配秩序混亂 , 調節手段不完備。因此 , 必須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解決分配領域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 進一步理順收人分配關系。
(七)、怎樣理順分配關系 ?
第一 ,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 是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市場經濟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分配制度應體現一般勞動的價值 , 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 ;也應體現科學技術、經 營管理等復雜勞動的價值 , 以激發科技人員和管理工作者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 ; 還應體現包括土地、資本、知識產權等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的價值 , 以集中各種生產要素投入經濟建設。 總之 , 要通過分配制度改革 , 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分配機制 , 讓各種勞動、知識、技術、 管理和資本競相匯聚 , 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 ,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從我國實際出發一直堅持的重要原 則。目前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高 , 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為盡快發展經濟 , 分配 上必須堅持效率優先。效率優先的實員就是發展生產力優先 , 使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與勞動貢 獻緊密結合 , 打破平均主義 , 獎勤罰懶 , 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奮斗精神。同時 , 在鼓勵人們勞動 創業致富的同時 , 也要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 , 重視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人差距過分擴大問題 , 在分配的不同環節 , 正確把握調節重點。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 發揮市場的作用 , 鼓勵人們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 再分配注重公平 .加強對收入分配的調節 , 兼顧各方面群眾利益 , 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三 , 以共同富裕為目標 , 擴大中等收人者比重 ,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 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客觀進程 , 也是我國收入分配格局的重大調整。改革開放以來 , 隨 著城鄉居民收入普遍增加 , 出現了一批中等收入者。綜合有關推算 , 目前我國中等收入家庭人 口大約 1 億~2 億人 , 比重約占全國人口的 10%~20% 。到 2020 年 , 我國中等收入者數量將 進一步增加 , 比重將達到 40%~50% 甚至更高 , 成為社會的主體。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作 為發展和改革的重要任務 , 具有重大意義。一是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通過分配制度改革 , 分配形式多樣化 , 收人來源多元化 , 充分調動人們勞動致富、投資創業、科技創新和改善經營管理 的積極性 , 能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二是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和 同等富裕。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 在是不斷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 使富起來的人逐步增加 , 從而 提高整個社會富裕程度。國家稅收撞之增長 , 又增強轉移支付能力 , 使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也得 到提高。三是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我國經濟增長越來越受制于消費需求不足。中等收入者是消費結構升級的主導力量。中等投入者增加 , 能促進居民提升消費結構和檔次 , 擴大消費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