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 , 按勞分配并不承諾等量勞動會取得等量報酬 , 因為勞動者的個人收入是與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相聯系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 , 企業既是勞動者的聯合體 , 又是獨 立的商品生產者 , 要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只有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在市場上順利售出 , 私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時 , 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 ; 也只有當企業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時 , 勞動者的個人收入才有保障。這就是目前不同企業的職工收入差距比較大的根本原因。為此 , 勞動者必須從切身利益出發 , 關心愛護企業 , 發揮主人翁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體現勞動者權利和義 務的一致性。 ( 這一點可根據教學實際 , 有選擇地向學生講解 )
第四 , 分配的是個人消費品 , 即是消費資料而不是生產資料。
2.實行按勞分配 , 有何作用呢 ?
[ 生 ] 由于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勞動的數量和貫量直接聯系在一起 , 所以會激 發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和提高勞動技能的主動性 , 從而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 師 ] 相反 , 如果搞平均 , 干和不干一個樣、于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 , 還能起到這樣的作用呵 ? 如果不能 , 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呢 ? 請同學們議一議。
〈學生議論、發言 )
〔生 ] 平均主義必然養 “懶漢”, 導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
[ 生 ] 在一個社會中 , 如果人人都沒有勞動熱情 , 都不愿多付出勞動 , 這個社會是沒有前途的。 [ 師 ] 我再補充一點 , 勞動者是生產力的主體性因素、能動性因素 , 如果分配制度不能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 表明它嚴重束縛生產力的發展 , 最終必然是經濟衰落 , 導致普遍的貧窮。 可見 , 平均主義要不得 , 只能實行按勞分配。
( 多媒體顯示 , 以幫助學生把剛學的內容梳理清楚 )
地位 : 是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
按勞分配 基本內容 : 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范圍內 , 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 , 社會以勞動為尺度 , 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 , 實行多勞多得 , 少勞少得。
作用: 把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 .會激發勞動者的勞動極性 ,推動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 ,提高勞動技能 ,有力地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學生回答后教師講解:
關于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要求學生看課本第44頁第4段,將此內容做上記號后記憶兩遍。教師幫助學生從兩個方面理解這個問題:(1)按勞分配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勞動者向社會提供勞動。在其他所有制關系下從事勞動而獲得的收入不屬于按勞分配。勞動者直接為自己或為其他個人提供的勞動,也不能作為按勞分配的依據。(2)社會以勞動為尺度,向勞動者分配個人消費品。它同不勞而獲和平均主義是根本對立的。
3.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是由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必然性)
第一、這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條件下,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共同勞動,共同占有勞動產品。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勞動產品的分配必須體現勞動者的意志和利益,為實行按勞分配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