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應用廣泛的酸、堿、鹽(滬教)
←─────中性──────→
酸性增強 堿性增強
即ph=7時,溶液呈中性,ph < 7時,溶液呈酸性,ph > 7時, 溶液呈堿性。
3.ph的測定
總結出測定ph的方法(將待測試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知溶液的ph)
①現象:在不同酸堿度的溶液中,ph試紙會顯示不同的顏色。
②結論:由ph試紙的顏色變化結果,可知溶液的酸堿度-ph
討論題:
(1)溶液的酸堿性和酸堿度分別如何測定?能否用指示劑測定溶液的酸堿度?能否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2)能否將試紙先用蒸餾水濕潤,然后再測試?
(3)能否將ph試紙浸入溶液中測定?為什么?
4、了解溶液酸堿度的實際意義:
①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必須在一定酸堿度的溶液中進行。
②農業生產中:作物的生長須在接近中性的土壤,ph大于8或小于4.5時,一般作物將難以生長。
③測定空氣的污染情況
④了解人體的健康情況
3. 了解溶液酸堿度的意義
二、常見的堿
常見的堿、堿的通性(1)
知識目標:
1.了解naoh的物理性質,俗稱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項。
2.掌握naoh的化學性質,能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教學重點、難點:naoh的化學性質及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補充:naoh與co2的反應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堿?
2.在我們接觸過的物質中,有一種物質叫氫氧化鈉,它能跟什么物質起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
[學習新課]:學習幾種常見的重要的堿。氫氧化鈉就是一種常見的、重要的堿。
氫氧化鈉
1.物理性質
(1)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naoh的物理性質及俗稱。
2.化學性質
(1)通過復習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及閱讀naoh 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得出 naoh能使指示劑變色的結論。
(2)naoh與co2等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h2o
(3) naoh+酚酞+h2so4(hcl),得出naoh與酸反應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hcl=nacl+h2o
(4) naoh與鹽的反應:
cuso4+2naoh=cu(oh)2↓+na2so4;
(藍色)
3naoh+fecl3=fe(oh)3↓+3nacl
(紅褐色)
小結:氫氧化鈉跟鹽類(含鈉、鉀或銨的鹽除外)起反應,一般生成不溶于水的堿。
3.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1)凡是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如co2、so2、so3等。
(2)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大多數能溶于水,跟水化合生成酸,如:
h2o+co2=h2co3 h2o+so2=h2so3 h2o+so3=h2so4
4.naoh的用途
總結:①naoh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②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技巧
③naoh的用途
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特點
常見的堿、堿的通性(2)
1.了解ca(oh)2、naoh的制法,物理性質及主要用途。
2.掌握ca(oh)2的化學性質,掌握鑒別naoh和ca(oh)2的方法。
3.了解堿的分類和命名及通性。
教學重難點:有關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復習提問]
1.naoh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分別寫出下列物質與naoh反應的方程式:
co2、so2、so3、hcl、h2so4、cuso4、fecl3
[講授新課]
氫氧化鈣
1.制法:由學生說出實驗現象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cao+h2o=ca(oh)2(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
2.物理性質
氫氧化鈣是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它的不溶液俗稱石灰水,氫氧化鈣對皮膚、衣服等有腐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