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冊函數(通用3篇)
第六冊函數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常量與變量的意義,能分清實例中的常量與變量;
2.了解自變量與函數的意義,能列舉函數的實例,并能寫出簡單的函數關系式;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4.對學生進行相互聯系、絕對與相對、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和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教育。
教學直點:
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
理解函數概念。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
首先請同學們看一組境頭:(微機播放今夏抗洪片段)喚起學生對今夏洪水的回憶,對學生滲透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教育。
二、形成概念
(一)變量與常量概念的形成過程
1.舉例、歸納
引例1:沙市今夏7、8兩個月的水位圖(微機示圖)
學生觀察水位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微機示意)引出“變量”。
引例2:汽車在公路上勻速行駛(微機示意)
學生觀察汽車勻速行駛的過程,加深對變量的認
識,引出“常量”。
設問:一個量變化,具體地說是它的什么在變?什么不變呢?(微機顯示:下方汽車勻速行駛,上方S的值隨t的值變化而變化。)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是量的數值變與不變。
歸納變量與常量的定義并板書。
2.剖析概念
常量與變量必須存在于一個變化過程中。判斷一個量是常量還是變量,需著兩個方面:①看它是否在一個變化的過程中,②看它在這個變化過程中的取植情況。
3.鞏固概念
練習一:
1.向平靜的湖面投一石子,便會形成以落水點為圓心的一系列同心圓(微機示意)。①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有哪些變量?②若面積用S,半徑用R表示,則S和R的關系是什么?;π是常量還是變量?③若周長用C,半徑用R表示,C與R的關系式是什么?
2.(見課本第92頁練習1)
學生回答后指出:常量與變量不是絕對的,而是對于一個變化過程而言的。
(二)自變量與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
1.舉例、歸納
(微機一屏顯示兩個引例)學生再次觀察引例1、2兩個變化過程,尋找共同之處:①一個變化過程,②兩個變量,③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
若兩個量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就說這兩個量具有函數關系。(引出課題并板書)
設問:上述第三條是形象描述兩個變量的關系,具體地說是什么意思?
以引例2說明:(微機示意)
設問:在S=30t中,當t=0.5時,S有沒有值與它對應?有幾個?
反復設問:t=l,1.5,2,3……時呢?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對于變量t的每一個值,變量S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所以兩個變量的關系又可敘述為:對于一個變量的每一個值,另一個變量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即一種對應關系。(微機出示)
在s=30t中,s與t具有這種對應關系,就說t是自變量,S是t的函數。引出“自變量”、“函數”。
歸納自變量與函數的定義并板書。
2.剖析概念
理解函數概念把握三點:①一個變化過程,②兩個變量,③一種對應關系。判斷兩個量是否具有函數關系也以這三點為依據。
3.鞏固概念
練習二:
l)某地某天氣溫如圖:(微機示圖)氣溫與時間具有函數關系嗎?
學生回答后指出這里函數關系是用圖象給出的。
2)宜昌市某旅游公司近幾年接待游客人數如表:(微機示表)游客人數與時間具有函數關系嗎?學生回答后指出這里函數關系是用表格給出的。
3)在S=?d中,S與R具有函數關系嗎?C=ZπR中,C與R呢?(微機顯示變化過程)學生回答后指出這里函數關系是用數學式子結出的。
4)師生共同列舉函數關系的例子。
三、例題示范
(微機出示例1,并演示籬笆圍成矩形的過程。)
指導:1.籬笆的長等于矩形的周長;2.S與1的關系式,即用1的代數式表示S;3.表示矩形的面積,需先表示矩形一組鄰邊的長。
解題過程略。
變式練習:
用60m的籬笆圍成矩形,使矩形一邊靠墻,另三邊用籬笆圍成,(微機示意)
1.寫出矩形面積s(m?)與平行于墻的一邊長l(m)的關系式;
2.寫出矩形面積s(m?)與垂直于墻的一邊長l(m)的關系式。并指出兩式中的常量與變量,函數與自變量。
四、反饋練習(微機示題)
五、歸納小結
1.四個概念:常量與變量,函數與自變量。
2.兩個注意:①判斷常量與變量看兩個方面。②理解函數概念把握三點。
六、布置作業
1.必做題:課本第95頁,練習1、2.
2.思考題:
①在 y= 2x+l中,y是x的函數嗎??=x中,y是X的函數嗎?
②引例2的s=30t中,t可以取不同的數值,但t可以取任意數值嗎?
教案設計說明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抽象、難懂的概念深。
我按以下思路設計本課:堅持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遵循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識規律。教學過程 特突出以下構想:
一、真景再現,引人入勝
上課后,首先播放一組動人的抗洪鏡頭,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學生情緒、課堂氣氛調控到最佳狀態,為新課的開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因為它真實、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喚起他們對今夏所遭受的那場特大洪水的回憶,教師有機地對學生滲透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教育。
二、過程凸現,緊扣重點
函數概念的形咸過程是本節的重點,所以本節突出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歸納、剖析與鞏固。第一階段里舉學生熟悉的、形象生動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爾后歸納。第二階段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提出注意問題。第三階段里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并及時反饋。同時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著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看問題時,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三、動態顯現,化難為易
函數概念的抽象性是常規教學手段無法突出的,為了掃除學生思維上的障礙,本節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聲、像、動畫特征,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靜態方式的動態化,直觀、深刻地揭示函數概念的本質,突破本節的難點。同時教學活動中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叩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他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動的、輕松愉快的獲得新知。
四、例子展現,多方滲透
為了使抽象的函數概念具體化,通俗易懂,本節列舉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例子和其他學科中的例子,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加強學科間的滲透,知識問的聯系,也增強學生學數學、的意識。
第六冊函數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道函數圖象的意義;
(二)能畫出簡單函數的圖象,會列表、描點、連線;
(三)能從圖象上由自變量的值求出對應的函數的近似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函數圖象的意義,會對簡單的函數列表、描點、連線畫出函數圖象。
難點:對已恬圖象能讀圖、識圖,從圖象解釋函數變化關系。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
1.什么叫函數?
2.什么叫平面直角坐標系?
3.在坐標平面內,什么叫點的橫坐標?什么叫點的縱坐標?
4.如果點A的橫坐標為3,縱坐標為5,請用記號表示A(3,5).
5.請在坐標平面內畫出A點。
6.如果已知一個點的坐標,可在坐標平面內畫出幾個點?反過來,如果坐標平面內的一個點確定,這個點的坐標有幾個?這樣的點和坐標的對應關系,叫做什么對應?(答:叫做坐標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對一一對應)
(二)新課
我們在前幾節課已經知道,函數關系可以用解析式表示,像y=2x+1就表示以x 為自變量時,y是x的函數。
這個函數關系中,y與x的函數。
這個函數關系中,y與x的對應關系,我們還可通知在坐標平面內畫出圖象的方法來表示。
具體做法是
第一步:列表。(寫出自變量x與函數值的對應表)先確定x的若干個值,然后填入相應的y值。
函數式y=2x+1
自變量x
-2
-1
0
1
2
函數值y
-3
-1
1
3
5
(這種用表格表示函數關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第二步:描點,對于表中的每一組對應值,以x值作為點的橫坐標,以對應的y值作為點的縱坐標,便可畫出一個點。也就是由表中給出的有序實數對,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相應的點。
第三步 連線,按照橫坐標由小到大的順序把相鄰兩點用線段連結起來,得到的圖形就是函數式y=2x+1的圖象。圖13-24
例1 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函數式的圖象:
(1)y=-3x;(2)y=-3x+2; (3)y=-3x-3
分析:按照列表、描點、連線三步操作。
解:
函數式(1)y=-3x
自變量x
-2
-1
0
1
2
函數y
6
3
0
-3
-6
函數(2)y=-3x+2
自變量x
-2
-1
0
1
2
函數y
8
5
2
-1
-4
函數(3)y=-3x-3
自變量x
-2
-1
0
1
2
函數y
3
0
-3
-6
-9
它們的圖象分別是圖13-25中的(1)(2)(3)。
例2 某化工廠1月到12月生產某種產品的統計資料如下:
X/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Y/產品噸數
2
3
3
4
5
6
6
6
5
4
5
7
(1)在直角坐標系中以月份數作為點的橫坐標,以該月的產值作為點的縱坐標畫郵對應的點。把12個點畫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
(2)按照月份由小到大的順序,把每兩個點用線段連接起來。
(3)解讀圖象:從圖說出幾月到幾月產量是上升的、下降的或不升不降的。
(4)如果從3月到6月的產量是持逐平穩增長的,請在圖上查詢4月15日的產量大約是多少噸?
解:(1),(2)見圖13-26
(3)產量上升:1月到2月;3月,4月,5月,6月逐月上升;10月,11月,12月逐月上升。
產量下降:8月到9月,9月到10月。
產量不升不降:2月到3月;6月到7月,7月到8月。
(4)過x軸上的4.5處作y軸的平行線,與圖象交于點A,則點A的縱坐標約4.5 ,所以4月15日的產量約為4.5噸。
(三)課堂練習
已知函數式y=-2x。用列表(x取-2,-1,2,1,2),描點,連線的程序,畫出它的圖象。
(四)小結
到現在,我們已經學過了表示函數關系的方法有三種:
1.解析式法——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的關系。
2.列表法——通過列表給出函數y與自變量x的對應關系。
3.圖象法——把自變量x作為點的橫坐標,對應的函數值y作為點的縱坐標,在直角坐標系內描出對應的點,所有這些點的集合,叫做這個函數的圖象。用圖象來表示函數y與自變量x對應關系。
這三種表示函數的方法各有優缺點。
1.用解析法表示函數關系
優點:簡單明了。能從解析式清楚看到兩個變量之間的全部相依關系,并且適合進行理論分析和推導計算。
缺點:在求對應值時,有時要做較復雜的計算。
2.用列表表示函數關系
優點:對于表中自變量的每一個值,可以不通過計算,直接把函數值找到,查詢時很方便。
缺點:表中不能把所有的自變量與函數對應值全部列出,而且從表中看不出變量間的對應規律。
3.用圖象法表示函數關系
優點:形象直觀,可以形象地反映出函數關系變化的趨勢和某些性質,把抽象的函數概念形象化。
缺點:從自變量的值常常難以找到對應的函數的準確值。
函數的三種基本表示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因此,要根據不同問題與需要,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數學或其他科學研究與應用上,有時把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即由已知的函數解析式,列出自變量與對應的函數值的表格,再畫出它的圖象。
(五)作業
1.在圖13-27中,不能表示函數關系的圖形有
(A)(a),(b),(c) (B)(b),(c),(d) (C)(b),(c),(e) (D)(b),(d),(e)
2.函數y= 的圖象是圖13-28中的( )
3.矩形的周長是12cm,設矩形的寬為x(cm),面積為y(cm2).
(1) 以x為自變量,y為x的函數,寫出函數關系式,并在關系式后面注明x的取值范圍;
(2) 列表、描點、連線畫出此函數的圖象
4.(1)畫出函數y=- x+2的圖象(在-4與4之間,每隔1取一個x值,列表;并在直角坐標系中描點畫圖);
(2)判斷下列各有序實數對是不是函數。Y=- x+2的自變量x與函數y的一對對應值,如果是,檢驗一下具有相應坐標的點是否在你所出的函數圖象上:
(-2,2 ), (- ,2 ), (-1,3), ( ,1 )
5.畫出下列函數的圖象:
(1)y=4x-1; (2)y=4x+1
6.圖13-29是北京春季某一天的氣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根據圖象回答,在這一天:
(1)8時,12時,20時的氣溫各是多少;
(2)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各是多少;
(3)什么時間氣溫最高,什么時間氣溫最低。
7.畫出函斷y=x2的圖象(先填下表,再描點,然后用平滑曲線順次連結各點):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y
8.畫出函數y= 圖象(先填下表,再描點,然后用平滑曲線順次連結各點):
X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y
作業 的答案或提示
1. 選(C),因為對應于x的一個值的y值不是唯一的。
2. 選(D)當x<0時, =-x,所以y= = =-1,當x>0時, =x,所以y= = =1
3.
(1)y=x(6-x)其中0<x<6,(圖13-30)。
(2)
X
0
1
2
3
4
5
6
y
0
5
8
9
8
5
0
4.
Y=- x+2
x
-4
-3
-2
-1
0
1
2
3
4
y
3
3
2
2
2
1
1
1
經過檢驗,點(- ,2 )及點( ,1 )在所畫的函數圖象上。
5.
Y=4x-1
X
-2
-1
0
1
2
y
-9
-5
-1
3
7
Y=4x+1
x
-2
-1
0
1
2
y
-7
-3
1
5
9
6.(1)8時約5℃,20時約10℃。(2)最高氣溫為12℃,最低氣溫為2℃。(3)14時氣溫最高,4時氣溫最低。
7.
Y=x2
X
-2
-1.5
-1
-0.5
0
0.5
1
1.5
2
y
4
2.25
1
0.25
0
0.25
1
2.25
4
8.
Y=
X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y
-1
-
-
-2
-3
-6
6
3
2
1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1.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后,點的坐標(有序實數對)與坐標平面內的點一一對應;不同的坐標與不同的點一一對應;函數關系與動點軌跡一一對應,把抽象的數量關系與形象直觀的圖形聯系起來,通過解讀圖象,了解抽象的數量關系,這種“數形結合”,是數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2.本課的目標是使學生會畫函數圖象,并會解讀圖象,即會從圖象了解到抽象的數量關系。為此,先在復習舊課時,著重提問坐標平面上的點與有序實數對一一對應,接著在新課開始時介紹了畫函數圖象的三個步驟。
3.教學設計中的例3,既訓練學生從已數據畫圖象,又訓練學生逆向思維、解讀圖象、在圖象上估計某日產量的能力,對函數圖象功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4.在小結中,介紹了函數關系的三種表示方法,并說明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有利于對函數概念的透徹理解。
5.作業 中的第1-3題,對訓練函數圖象很有幫助。
第1題,目的要說明,對于x的一個值,y必須是唯一的值與之對應,而(b)(c)(e)都是對于x一個值,y有不止一個值與之對應,所以y不是x的函數,本題還訓練解讀圖形的能力。
第2題,訓練學生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在去掉絕對值符號時,必須分x≥0與x<0討論。
第3題,訓練學生根據已知條件建立函數解析式,并列表、描點、連線畫出圖象的能力,這些都是學習函數問題時應具備的基本功。
第六冊函數 篇3
初中數學活動課教案一
函數圖象的性質
活動目標:
1、利用幾何畫板的形象性,通過量的變化,驗證并進一步研究
函數圖象的性質。
2、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性,從變化的幾何圖形中,尋找不變的幾
何規律。
3、學會作簡單函數的圖象,并對圖象作初步了解。
4、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把幾何畫板作為學生認知的工具,從而激
發學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活動重點:圖形的性質和規律的探索
活動難點:幾何畫板的操作(作函數的圖象)
活動設施:微機室(有液晶投影儀和大屏幕或大彩電);軟件:windows操作平臺、幾何畫板、office2000等、教師準備好的五個畫板文件:hstx1.gsp、hstx2.gsp、hstx3.gsp 、ymdl1.gsp、ymdl2.gsp。
活動過程 :
一、展示活動主題和目標:
二、活動過程 :
操作練習一:
按下列步驟進行操作,并回答相應的問題。
1、打開c:\sketch\hstx1.gsp畫板文件;
2、拖動點E和點F沿坐標軸運動(或雙擊按鈕“動畫1”),同時觀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變化。
①當k>0時,圖象經過哪幾個象限?
②當k<0時,圖象經過哪幾個象限?
3、雙擊顯示按鈕后,在k>0和k<0兩種情況下,拖動點P沿直線移動,觀察y隨x怎樣變化?(或雙擊動畫2按鈕,單擊鼠標左鍵動畫停止,要繼續動畫,再雙擊動畫2按鈕)
4、先在坐標系內作出直線(或直接打開文件:c:\sketch\hstx2.gsp)
附:作圖步驟
①點擊“文件”菜單中的“新繪圖”命令;
②用“直尺工具”中的直線工具,在繪圖板內畫一直線,并用文本工具給直線上的兩個空心點加上標簽A和B;
③用“選擇工具”選中直線后,點擊“度量”菜單中的“方程”命令,得坐標系和直線的方程;然后,再進行以下操作,并回答問題:
(1)用鼠標拖動直線進行平移,k和b中哪個變,哪個不變?
(2)當直線通過原點時,b為多少?此時函數又叫什么函數?
(3)拖動點A,使直線繞點B旋轉,觀察直線的傾斜程度與k之間的關系?
操作練習二:
1、打開文件:c:\sketch\hstx3.gsp
2、保持a不變,分別上下移動b、c改變b、c的大小時,拋物線的形狀是否變化?上下移動a改變a的大小,注意觀看拋物線的開口方向與什么有關?張口程度與什么有關?
3、上下移動c改變c的大小,看拋物線怎樣變化?
4、分別改變a、b的大小,看拋物線的對稱軸是否發生變化?由3和4可知,拋物線的對稱軸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5、c保持不變,改變a、b時,拋拋線總是經過哪一點?
6、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個數與b2-4ac的符號有什么關系?
7、雙擊顯示按鈕,再雙擊動畫按鈕,觀察y隨x怎樣變化?
8、當a=0時,函數的圖象是什么?
操作練習三:
打開文件:c:\sketch\ymdl1.gsp
圓的兩弦AB、CD相交于圓內一點P,我們得到 ,如果把點P拖到圓外,上述結論是否成立?如果點在圓上呢?
操作練習四:作函數y=x2-2的圖象
作圖步驟:
1、擊“文件”菜單中“新繪圖”命令,建立新的繪圖板;
2、點擊“圖表”菜單中的“建立坐標軸”;
3、在橫坐標軸上任找一點,用“文本工具”,加上標簽“C”,選中C點,單擊“度量”菜單中的“坐標”命令,得度量值,C:(-2.80,0.00),再用“選擇工具”選擇它。(度量值變黑)
4、點擊“度量”菜單中的“計算”命令,出現計算器;
5、點擊“數值”下拉式菜單中的“點C”的“x”值,按“確定”按紐,得Xc=-2.80 再用“選擇工具”選擇它。(度量值變黑)
6、點擊“度量”菜單中的“計算”命令,出現計算器,再點擊“數值”下拉式菜單中的“x[c]”,分別按計算器上的“∧”、“2”、“-”、“2”、 “確定”按紐。得到代數式的值:xc2-2=14.45.
7、用“選擇工具”,分別選中 Xc=-2.80 xc2-2=14.45. (選取第二個對象要按鍵盤上的“shift”鍵的同時再選);
8、點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出(x,y)”,得到點“E”。(如果看不到點E,說明它不在當前的視窗內,此時可調整C點,使該點出現在窗口內);
9、分別選中點E和點C,點擊“作圖”菜單中的“軌跡”,得二次函數的圖象。
操作練習五:
運用練習四的原理,繪制其它函數的圖象(包括學過的和沒有學過的),談談你對所繪函數圖象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