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這是我的責任》教案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進行探究深入探究拓展探究師:每個人都首先應該明白自己有哪些責任。第一框 播下責任的種子1.牢記自己的責任【說一說】說出教師、醫生、軍人的責任各是什么?得出結論:“人必有責”,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場合扮演者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肩負著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種種責任。【講一講】讓學生思考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肩負哪些責任? 2.承擔自己的責任【想一想】“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說明了什么道理?結論:首先要立足本職,承擔自己的責任。【情景聚焦】p63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列舉幾種比較典型的關于責任的錯誤觀念,從反面告訴學生,承擔責任要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小活動】指導學生制定“志愿者活動計劃”,如讓學生考察社區內殘疾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難,向社區管理部門提出改善的建議。組織一次志愿者活動,在社區進行一次有意義的公益服務。通過指導激發學生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的熱情,明白熱心公益、服務社會是培養社會責任感的良好方式。【小討論】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除了從小處著手、從身邊做起和熱心公益、服務社會兩個方面之外,我們還應該做些什么?交流課前采訪父母、教師等不同身份的人的責任,明確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責任。嘗試分析自己在家庭、學校、社會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責任。思考典故并結合身邊的事例,拓展分析立足本職的重要性。看圖并結合自己的體驗思考和感悟。全班齊讀p64黑體字內容。進行社會公益活動,要訂計劃,有準備,有記錄。注意安全,注意積累活動技巧。討論p65,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記錄精彩觀點。通過采訪,讓學生明白“人各有責”、“人必有責”,“多種角色多種責任”。而只有那些履行責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肯定。
目的是讓學生明白隨著自己社會化進程的發展,在社會生活中承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承擔的責任也會越來越多。故事淺顯,寓意深刻。“要掃天下,先掃己屋”,立足本職是負責任的基礎。培養學生分辨是非,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解、同情、幫助弱勢群體,增強責任感;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實踐技巧。以上幾個環節有遞進性,圍繞“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一主題,步步深入。板書設計第一框 播下責任的種子1.牢記自己的責任 明確自己肩負哪些責任?2.承擔自己的責任 如何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