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中外交流
⑶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經過(指導學生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p68-69及《張寋出使西域辭讓別漢武帝圖》)
⑷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系,開通了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交流)
⑸漢宣帝時與西域的關系(漢宣帝時,公元前60年,設立西域都護,進一步促進了漢族與西域各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⑹西漢末年與西域的關系(西漢王朝失去控制西域能力,西域許多小國相繼分裂)
⑺王莽時期與西域的關系(斷絕與西域的往來,致使匈奴乘虛而入)
⑻東漢明帝時與西域的關系(73年,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活動了30年,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奴役,西域和漢王朝的聯系更加密切了。)
讓學生講“投筆從戎”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絕大多數學生聽過這兩個故事,但都不知道與班超有關)
③西漢和東漢與西域及匈奴的主要關系
匈奴 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對匈奴發動三次戰爭 漢明帝派竇固出擊北匈奴
西域 漢武帝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漢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④什么叫“絲綢之路”(從西漢至隋唐的千余年間,以絲綢為代表的中國手工藝品從長安往西,經河西走廓,越過今疆境內,運到安息,再由安息轉動到西亞和歐洲大秦,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再次讓學生看p70的圖《絲綢之路》
⑤“絲綢之路”開辟的影響(“絲綢之路”加強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國的冶金、鑿井等手工業技術陸續西傳,西域的葡萄、苜蓿等經濟作物落戶中原,西漢王朝影響直達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把古老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臘、羅馬文化連接起來,促進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是佛教和佛教藝術傳入我國的通道)
向學生指明“絲綢之路”使西漢王朝的影響直達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指導學生了解有關“絲綢之路”的材料:樓蘭故國與凱撒。樓蘭學生們知道點,凱撒卻沒有幾個人曉得。
⑥佛教什么時候傳入我國?(兩漢之際)
⑦漢明帝對佛教的東傳作出了什么貢獻(漢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法,迎回天竺高僧,并在洛陽建造中國內地第一座寺廟:白馬寺)
⑧佛教東傳的意義(佛教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詩文詞賦融入禪意,富有深刻的哲理;一些民間傳說宣傳揚善棄惡,扶貧濟困。寺院、佛塔裝點江山,雕塑、壁畫千姿百態,音樂、舞蹈超凡脫俗。外來藝術與漢文化的交融,使中國文化別開生面)
△處理問題
①思考與討論:根據這份與西漢交流的輸出、輸入簡表,你能看出有什么特點或問題嗎?這說明了什么?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從西域輸入的都是農產品、畜牧產品,而西漢時輸出的則有手工業生產技術和制品,可見我國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在當時的世界所占據的先進地位。)
我的學生沒有人能得出以上答案,我采用的方法是用中美之間的貿易現狀為例,說明問題。
〔貫通評價〕(約3分鐘)
〔資料〕
歷史時期的中國
譚其驤《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
我們是如何處理歷史上的中國這個問題呢?我們是拿清朝完成統一以后,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以前的清朝版圖,具體說,就是從18世紀5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以前這個時期的中國版圖作為我們歷史時期的中國的范圍。所謂歷史時期的中國,就以此為范圍。不管是幾百年也好,幾千年也好,在這個范圍之內活動的民族,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范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我們都認為是中國史上的政權。簡單的回答就是這樣。超出了這個范圍,那就不是中國的民族了,也不是中國的政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