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
3.在評價方面做進一步探索,設計了“精彩回放”這一環節。
4.本課亮點:教師設計問題,參與學生的質疑過程;課堂辯論,培養歷史思維能力;設計戰國七雄歌謠,培養創新能力。
〖教案點評〗
本節課最突出的特點有三個:
1.教師在注意“知識與能力”目標實現的同時,重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學匯報”“質疑”“課堂辯論”“給你一個挑戰”等環節的設置,在學生活動中強調“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三者實現了比較好的整合。
2.課堂始終體現了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變化。教師始終把自己融入學生當中,參與他們的活動,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平等、有興趣的學習。
3.難能可貴的是,在課堂評價上,做了很有益的探索,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精彩回放”環節的設置,為學生互評提供了舞臺。這里體現了設計者的獨到之處。總之,這節課作為常規課的教學,較之我所看到的教學設計,更具特色,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鑒性,符合歷史課改理念。
第7課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課程標準:知道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引導學生了解春秋戰國的歷史分期及基本線索,掌握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晉分三家、合縱連橫等斗爭史實。引導學生識別春秋五霸及戰國七雄的地理方位,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指導學生收集、閱讀、講解有關爭霸的成語典故,培養學生收集、閱讀資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認識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地理位置,培養學生基本的讀圖技能,思考地圖上形勢發生變化的原因并做出適當的解釋。
(2)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收集成語典故,講述成語故事。如老馬識途、臥薪嘗膽、圍魏救趙、朝秦暮楚等故事,歸納出爭霸勝負的主要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懂得國強要革新,國立須治業,國興靠人才的道理。要求學生為國家的興旺追求更高的目標,學習勤奮努力、持之以恒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了解春秋戰國的分期、基本線索和史實。
難點:分析爭霸的勝負因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師】上圖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這些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生】思考問題,展開討論。
【師】歸納:世襲制使無能的人為天子,周王室的實力越來越弱;分封制分封的諸侯勢力越來越大,想取代周天子,他們之間戰爭連綿不斷,國家陷入分裂之中。
講授新課:
【師】西周滅亡后,東周開始。東周又分春秋戰國時期。
〖屏幕顯示〗
春秋——五霸 (前770——前476年)
東周
戰國——七雄 (前475——前221年)
【師】有誰知道為什么把這一時期稱作“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