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教學案
【生】展開討論,自由發言。
【師】〖屏幕顯示〗
齊桓公:革新強國,首成霸主——革新
晉文公:勤業治國,躍居霸主——勤業
楚莊王:選擇賢能、問鼎中原——重才
越王勾踐:雪恥復國,終成霸業——毅力
歸納:國強要革新,國立須治業,國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的關鍵。所以,作為一名學生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學好文化知識,掌握本領,為中華之崛起而發奮讀書。
〖過渡〗在春秋時期,一些較大的諸侯為了問鼎中原,爭當霸主,不惜展開咄咄逼人的爭霸戰爭。這種爭霸戰爭就是春秋時期的政治局勢。經過春秋近三百年的爭霸戰爭,大部分小國被兼并,周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周王幾乎被遺忘,大國對峙的局面形成,歷史上的“戰國時期”開始了。
二、戰國七雄——七雄并立 (前475~前221年)
1、戰國的形成:
【師】公元前475~前221年是戰國時期,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了解“戰國”的形成。
〖屏幕顯示〗
春秋原有的國家:齊、楚、秦、燕
歷史角度 三家分晉:趙、魏、韓
地理角度: 齊楚秦燕趙魏韓 (掛《戰國形勢圖》)識別其方位)
(順口溜) 東南西北到中央
〖過渡〗戰國時期,大國之間戰爭頻繁,除了戰場上的武力較量外,各國還展開了合縱、連橫的外交斗爭。
2、合縱連橫
【師】什么是“合縱”、“連橫”的斗爭?戰國時各國之間為什么要進行“合縱”、“連橫”的斗爭?
〖屏幕顯示〗《戰國形勢圖》,組織學生討論。
【生】小組合作討論,代表發言。
【師】歸納:從地域上來說,以韓、趙、魏為主,從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條縱線,東抗齊或西抗秦是為合縱;東連齊或西連秦,東西連成一條橫線,進攻其他弱國是為“連橫”。
秦國在戰國后期通過變法逐漸強盛,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而東方六國為抗擊秦的攻勢,曾一度“合縱”攻秦,使秦國受挫,放棄了一些占領地。但“合縱”卻不能善始善終,最終被秦的“連橫”政策各個擊破,為什么?
【生】小組合作討論,代表發言。
【師】歸納:合縱”、“連橫”的斗爭持續了很長時間,各國時而追隨秦,時而又追隨楚,反復無常,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朝秦暮楚”故事的由來。
【師】有哪一位同學能講一講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
【生】自由發言。
歸納總結:
【師】同學們學習春秋戰國一課后,能否用兩個字來概括這一段歷史時期最顯著的特點?
【生】戰爭
【師】戰爭給整個社會和人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
【生】答略
【師】據學生的回答,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