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版七年級歷史上冊全冊教案3
學生活動:通過閱讀教材首先歸納出各學派的主要思想。在此基礎上,分為四組,分別以墨、儒、道、法的思想主張進行辯論,再現百家爭鳴情境。通過討論分析墨、儒、道、法四學派思想的積極性和消極性。
學派 代表人物 主 要 思 想、主張
墨家 墨 子 “兼愛”“非攻”
儒家 孟 子 “仁政”“民貴君輕”“重民”思想
道家 莊 子 主張治理國家要順其自然
法家 韓非子 “以法治國”;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課堂小結: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的局面是在社會經濟發展、階級關系劇烈變化、奴隸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集諸子百家所長形成的。
課堂鞏固: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國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標。我們今天要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以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請回答:
(1)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觀點在建立和諧社會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鑒的地方,試結合有關歷史知識說明。
(2)儒家思想在秦朝和漢朝有何不同的境遇?
(3)對于儒家思想,我們今天應該采取什么態度?
參考答案(1)儒家主張“仁”、“仁政”以德去教化人民,提倡以愛人之心來諧調社會人際關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讓人民安居樂業。道家主張無為,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法家主張“法治”,有助于維護社會安定。
(2)秦朝:秦始皇“焚書坑儒” 漢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成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
(3)我們對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既要繼承其精華,又要剔除其中糟粕。
第5課 流芳千古的書法與繪畫
-、課程標準
(一)內容標準
列舉古代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藝術成就和特點,列舉其代表作品,并知道他被尊稱為“書圣”的原因。了解東晉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人物畫創作的特點,列舉其代表作品。
2.過程方法與能力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對王羲之、顧愷之作品的觀察,感悟并說出這兩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通過臨摹王羲之書法作品或觀摩書法家的書法表演,學會感受、欣賞書法藝術美。學習運用“文房四寶”。收集有關王羲之、顧愷之認真學書作畫的故事,并能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書法、繪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都有著無窮的藝術魅力,都能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從而激起觀賞者情感上的共鳴。
通過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介紹,使學生認識: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字造型藝術,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王羲之博采眾長,持之以恒,苦練書法,終有所成,使我國的書法升華為一種高級藝術形式,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進而使學生養成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良好習慣,并鍛煉自己刻苦勤奮、不懈追求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