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生:潮濕地面和背陰墻壁。
師:看來同學們平時的觀察能力不錯,在陰濕的地面和背陰的墻壁上或背陰的樹干上,常常密集地生長著很多低矮弱小的綠色植物,解剖這些植物的莖葉,沒有發現輸導組織,這往往就是苔蘚植物。(幻燈片展示,板書-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
師:苔蘚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濕的陸地環境中,苔蘚植物分布廣泛,除了海水、沙漠以外,哪里都有它們的足跡。苔蘚植物廣泛的分布在森林、沼澤和其他陰濕的地方,在適宜的環境里,它們生長特別茂盛,有時可以遍布大片的地方,形成廣大的苔原。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課后第四題,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嗎?
生:因為苔蘚植物喜歡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師:很好!苔蘚植物我們是比較熟悉了,同學們有認真的觀察過嗎,它與藻類植物相比形態有什么不同嗎?
師:請拿出你們的苔蘚植物對照這幻燈片上的植株,我們以葫蘆蘚來作為代表看看苔蘚植物的形態特征與藻類植物相比有什么區別,它有沒有莖和葉?有沒有根? (幻燈片展示葫蘆蘚植株)
生:有莖和葉,有假根。
師:為什么稱它為假根呢?
生:因為它的根只能將苔蘚植物的身體固定在某個地方。
師:是的,苔蘚植物的根沒有吸收功能,只具有固定作用,故要靠葉片吸收水分、無機鹽,所以稱為假根。我們再來看它的葉子,無葉脈,故推斷葉里無輸導組織;綠色,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葉小而薄,只有一層細胞,有害物質容易從背腹兩面浸入到葉細胞中。莖,纖細,結構簡單,無導管,沒有輸導組織。
所以我們總結苔蘚植物與藻類相比結構特點是苔蘚植物有莖和葉的分化,但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有假根只是固定作用,無吸收功能。根據以上特點苔蘚植物吸水、保水能力都不強,因此,植株一般矮小。大多苔蘚只能生活在陰濕的陸地環境。(板書苔蘚的結構特點)
根據它們的生活環境和形態結構,想想,分布廣泛而又弱小的苔蘚植物有什么功用?
生:可以當做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師:很好!還有沒有補充的?
a、空氣污染指示物——苔蘚植物的葉只有一層細胞,so2等有毒氣體可以從其背、腹兩面侵入葉細胞,使苔蘚的生存受到威脅。所以污染嚴重的地方,如污水排出口處,苔蘚無法生存。人們利用苔蘚植物的這個特點,把它當作濫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b、苔蘚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苔蘚植物大都具有叢生的習性,植物之間的空隙很多,能蓄積水分,所以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c、自然界的拓荒者——其分泌一種液體能溶解巖石表面,加速巖石的風化,促成土壤的形成,故苔蘚是其他植物的開路先鋒。
d、苔蘚能促使沼澤陸地化——其死后遺體沉埋在湖泊、沼澤地,并不斷積累,這樣湖底逐漸升高,最后湖泊、沼澤就變成陸地。(板書-苔蘚的作用)
師:請看課后第三題,并完成。
好了,我們已經了解了兩種非種子植物──藻類和苔蘚,那么現在請大家設計一種方式,可以是表格等形式來羅列出這兩種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環境,作用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時間四分鐘。(學生在課前準備的白紙上設計,老師巡視指導,最后在投影儀上展示。)
(三)蕨類植物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分析問題的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就更加輕松了,今天接觸的最后一種植物就是蕨類植物。(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大屏幕,通過和苔蘚植物的對比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學生觀察后得出蕨類和苔蘚生活環境有相似之處,都生活在潮濕環境中,但是蕨類植物比苔蘚類植株高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