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能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了解現代詩歌的一些特點。
課前學習:
收集詩歌及作者朱湘和何其芳的相關資料,熟悉詩歌的內容,并且能夠熟讀成誦。
學習步驟:
一讀——讀準
1.同學自由朗讀,讀準字音,劃出節奏。
2.學生交流,討論。
字音:
涇(jīnɡ) 溷(hùn) 闋(què)寶藏(zànɡ)顛簸(diānbǒ)
節奏基本上都是三拍:
示例:《少年歌》
我們/是/小羊,
跳躍過/山坡/同草場,
提起/嗓子/笑。
撒開/腿/來跑:
活潑/是/我們的主張。
3.老師范讀,學生單獨讀。同學,老師加以點評。
二讀——讀懂
結合頁下注及作者、相關時代背景,初步理解課文,對有疑難的詞句或者小組討論,或者全班交流,或者詢問教師。
朱湘簡介:19xx年生于湖南省沅陵縣,原籍安徽。1919年秋,考上清華學校。1922年在《小說月報》發表《廢園》等五首新詩。他的第一本詩集《夏天》,收詩26首。1924年下半年,第二本詩集《草莽》,《草莽》最有特色的作品,是《采蓮曲》、《催妝曲》、《曉朝曲》、《搖藍歌》、《昭君出塞》、《婚歌》等,都寫得美麗輕盈!恫菝А防锬切┭灾臼銘训淖髌罚徽J為是“藝術上最高的作品”。朱湘于1927年9月8日抵達美國,到1929年9月11日從美國乘船回國,只留學美國兩年。他先后就讀于羅倫斯大學、芝加哥大學和俄亥阿大學。朱湘的眼光是很高的,很有些狂氣,但又狂妄得嚴肅。朱湘的文學批評,一般都寫得有才氣,有獨到見解,朱湘的散文《北海紀游》、《咬菜根》,文學性雜文《徒步旅行者》、《畫虎》和雜感文《說說話》,以及自傳體散文《我的童年》、《投考》等等,都可以稱為佳作。此外還有大量的譯詩和翻譯小說。1933年12月4日,朱湘由上海乘吉和輪赴南京。次日清晨,船過采石磯時,他從隨身攜帶的小皮箱里取出酒來喝,倚著船舷,讀海涅的詩,然后縱身跳入長江。
何其芳簡介:(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范學校任教。
抗日戰爭爆發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后任魯藝文學系主任。
新中國成立后,主要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并長期參加文藝界的領導工作。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并任文學研究所所長職務。
何其芳對于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
真正明顯地表現出思想和藝術風格的變化,是在抗戰開始,特別是到了延安以后。這時他漸離夢境,面對現實,詩文風格趨向樸實明朗。
詩是通過具體的形象來傳達作者的思想,這兩首詩作者主要表達了怎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