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 激情導入
導入:北大,中國的著名學府,也是每一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同學們了解北大嗎?(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北大風景的相關圖片。)
同學交流:我眼中的北大
同學們,青春時節,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確立志向的最佳時期;青春時節,思維活躍,敢于創新,是挖掘生命潛能、開發人生智慧的關鍵時期。十三、四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你準備怎樣度過這一段青春時光?是的,只有知識才能讓我們的青春煥發絢麗的光彩,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向輝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少年大學生田曉菲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周年寫的一篇文章《十三歲的際遇》(板書課題,作者)
簡介作者:
田曉菲,五六歲時,在家長的引導下讀了很多詩和其他文學作品,是個不折不扣“小書呆子”,后來,又學寫作,并在初中時出了她的第一本詩集,她的詩作還獲得“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國內獎。1985年,十三歲的她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后來她又出國留學,26歲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在哈佛大學任教。
二、良好習慣 從今做起
檢查課前學習:
怎樣理解課題《十三歲的際遇》
“際遇”即“遭遇”之意,不過多指好的!笆龤q的際遇”則指作者十三歲時就被“北大”破格錄取一事。這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回憶性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從七歲到十六歲的一段生活,抒發了對“北大”的無限感激和熱愛之情。
字詞認讀:
白駒過隙( ) 驀然( ) 積攢( )
絮語( ) 安恬( ) 檣櫓( )
惆悵( ) 徜徉( ) 驟然( )
摒棄( ) 迸濺( ) 穹。 )
彈指( )擷。 ) 嗚咽( ) 犀利( )
三、初讀文本 整體感知
自由閱讀課文后,以田曉菲的口吻,用第一人稱,按 時間的順序,以“我與北大的故事”為題,講述田曉菲與北大的故事。
明確:四個階段(七歲、十歲、十三歲、即將十六歲)
向往北大 進入北大 回報北大
四、再讀文本 局部探究
一、朗讀課文第一部分,并思考下列問題:
1.概括這一部分的大意,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
2.找出作者從7歲初知北大到16歲回顧北大的感情變化,特別是作者進入北大兩年來的思想感情變化。
3.指出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1、第一部分:寫“我”與“北大”結下不解之緣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