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資料
2、主題:
這篇短小的微型小說,表現了兩個人物對一條黃紗巾的態度和情感,寫出了兩個愛美的人,兩顆愛美的心。
3、寫作特點:
這篇短小的速寫式微型作品,充分運用了電影中的“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每一個短句都是一個特寫鏡頭的組接,構成了它的情節。
4.體驗拓展
①你能仿照這種手法來寫你與同學、老師或者家人之間的親情故事嗎? 進行片斷仿寫練習。
②以課本劇的形式呈現。 為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可予以適當的獎勵:如當場頒發最佳創意獎、天才表演獎……
七下第2單元(寫作、口語交際)
寫作 記事寫人線索清楚
要點闡述
記事寫人的文章,總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把記敘的內容有機地連綴起來,組成一個整體。
線索猶如縫制衣服的線。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線把一塊塊布料縫制起來。沒有線,縫不成衣服;記敘性文章如果缺少線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為好文章。
常見的記敘線索有:以“人”或“人的某種感情”為線索,如《我們家的男子漢》,課文以“男子漢”面對生活的挑戰逐步成長為線索,記敘了“男子漢”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物為線索,如《柳葉兒》,課文以柳葉兒為線索,敘寫在饑荒歲月里的往事;以“中心事件”為線索,如《社戲》以“社戲”為線索,再現兒時在平橋村的一段美好生活。可以作為記事寫人線索的當然不止這幾種。
安排線索應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線索必須和所寫的內容緊密相關,必須有利于記敘情節的展開,必須有助于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線索一經確定,就要用它組織好所要表達的內容。
第三,線索的安排還要做到首尾呼應,使全文上下一貫,結構嚴謹。
審題指導
一、在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你一定有許多熟悉的人和事,選擇其中的一件事(或一個人)來寫,做到條理清楚,文脈貫通。題目自擬。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訓練題,從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中選擇一件事或一個人來寫。
取材的范圍很廣,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均可以寫。要做到條理清楚,文脈貫穿,就要確定好線索。線索的確定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必須和所寫的內容緊密相關。線索一經確定,就要用它組織好所要表達的內容。這些都必須在動筆之前深思熟慮。
二、你和你的小伙伴從相識到相知,友誼逐步加深。選擇與此相關的幾件事來寫,再現這一段美好的經歷。自擬題目,要寫出真情實感。
本題要求學生運用幾件事來表達一個中心。幾件事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必須有一根線索貫串。這根線索就是自己和小伙伴彼此的了解不斷加深,兩人的友誼在逐步加強,要以這根線索將全文的內容組織在一起。
這篇所寫內容是對以往美好生活的回憶,字里行間應充滿著真情實感。
參考例文一:
琴 緣
天生的音樂細胞,天生的修長手指,我與琴結下了不解之緣……
6歲那年的一個夏天,媽媽搬回了一個笨重的“大家伙”,我不解地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撫摸著我的頭,笑盈盈地說:“這是古箏。”“哦……我有古箏了!”我高興地歡呼起來,抱著媽媽,親著媽媽。從此,這段不短不長、濃郁熾烈的“古箏情結”就一直這樣延續著……
成功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險阻,我也不例外……初學古箏,我帶著一份新鮮,饒有興趣地學著。可沒過幾天,我便失去了興趣:我不懂簡譜,我不會手勢,手上那一個個腫起的血泡更是把我的積極性趕到了九霄云外。可媽媽的那句“風雨后見彩虹” 真正給我鼓足了勁,我不顧一切地,披荊斬棘地,終于渡過了那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