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初一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資料
3.主題:
本文通過對童年時代在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不同生活的回憶,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教育的腐敗,含蓄地表現了他反對封建主義的決心。
4、寫作特點:
①依照空間順序記敘
②生動具體的描寫。
③運用比照手法突出中心。
5.體驗拓展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這段文字總共不到70個字,連用9個表達動作的詞,把雪地捕鳥的系列活動生動而有層次的表現出來了。每句話都寫得實實在在,沒有可有可無的字句,試寫一個游戲,表現系列動作,注意用詞準確,不超過100字。
友情提示:
6.課后練習答案:
一、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對自然的觀察,而且有自己動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嘗……覺得更加好玩;增長許多知識……
二、1、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也能體現孩子幼稚而富有幻想力的真實心理
2、方正、質樸、博學;在當時比較開明,不打罵學生;對學生既和藹又嚴格。但在封建社會里,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是守舊的。
3、(1)先生要求嚴厲,玩得不自由;嚴肅、規矩多——拜師行禮,不準提問;
(2)生活單調:讀書、習字、對課;讀書苦:難讀,難懂。
三、1、沒有。我們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個貪玩、淘氣,充滿幻想的孩子。
2、粗看是寫讀書之苦,但字里行間又洋溢著讀書之樂。讓作者感到苦的是難讀難懂的“死書”和那種陳舊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而不是那里的人,更不是厭惡那種生活。相反,對那段生活充滿了甜美的歡樂回憶。
四、略
七 月跡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賈平凹(wā)裊裊(niǎo niǎo)面面相覷(qǜ)倏(shū )忽
嫉妒(jí) 掬(jǖ)相依相偎(wēi)淙(cóng)
(二)形近的字:
覷 裊 倏
艦 鳧 悠
二、詞語解釋:
賈平凹:父親為其取名賈李平,后圖口音方便,便喊他為平娃。陜西話中,娃凹同音。
款款:緩慢 。
裊裊:形容煙氣繚繞上升。
面面相覷:互相看。覷:看,瞧。
倏忽:忽然。
羨慕:因喜愛而希望得到。
嫉妒:因別人比自己好而憎恨。
粗糙:毛糙,不精致。
掬:用兩手捧。
相依相偎:互相緊緊地挨著靠著。
虧:①受損失;②欠缺;短小。文中取②義。
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
盡(院子的白光):滿,全。
嫦娥:神話中由人間飛到月亮上去的仙女。又稱 娥。
三、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賈平凹, 當代作家,原名賈平娃。陜西丹鳳人。1975年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后任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長安》文學月刊編輯。1982年后從事專業創作。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陜西分會副主席等職。著有小說集《兵娃》、《姐妹本紀》、《天狗》,長篇小說《商州》、《州河》、《浮躁》、《廢都》、《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散文集《月跡》、《心跡》、《愛的蹤跡》、《賈平凹散文自選集》、詩集《空白》以及《平文論集》等。賈平凹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變革,視野開,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于地域風土特色,格調清新雋永,明麗自然。